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幼儿体能训练器材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8:01
   幼儿时期是身体素质发展和基本动作技能学习掌握的重要阶段,会直接影响到后期幼儿对专项技能的掌握以及身体运动能力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幼儿体能训练器材在幼儿体能训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训练效率、丰富训练内容,特有的针对性很好的符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但目前在器材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使用方法不科学、组织形式单一、用法教法上过于刻板,未能使器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功效。同时,在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尤其是对幼儿体能训练器材的定义、类别、特点等方面的论述相对较少;在实践方面,也缺少对于有关幼儿体能训练器材使用方法、投放形式、难易度的进阶等方面的具体说明,更需要大量的案例来进行补充说明。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法首先对竞技、医疗和军事方面的体能训练器材的解释进行了阐述,对其定义方法进行归纳,从而对幼儿体能训练器材进行概念的界定,并对其类别进行划分,补充了该领域的内容。同时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区角活动理论和粗大动作发展理论对幼儿体能训练器材使用方法进行开发创新,并将这种开发形式和理念运用到幼儿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创设出以发展“走”、“跑”、“跳”+“投掷”为主的三个主题共四种发展目标的活动区角练习,通过对动作的学习来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并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教学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为今后幼儿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主要结论:1.幼儿期体能具有不均衡增长和分龄分段的特点。除柔韧性外,其他身体素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且会在某一年龄阶段出现快速增长期。2.幼儿体能训练器材是指为了发展幼儿体能,依据幼儿身体素质和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敏感期,进行灵活的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以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的体育器材。3.幼儿体能训练器材的特点:(1)契合性;(2)寓教于乐性;(3)灵活多变性。4.幼儿体能训练器材结合基本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两方面,分为(1)发展平衡素质的“走”类器材;(2)发展速度、力量、协调素质的“跑、跳”类器材;(3)发展力量、协调素质的“爬”类器材;(4)发展力量素质的“投掷”类器材。5.运用区角活动、粗大动作发展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体能训练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开发创新,包括摆放形式、组合、使用方法以及难易进阶上的开发创新,开发出(1)“走”的动作练习区角,来发展学生的平衡性;(2)“跳”的动作练习区角,来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以及上下肢的协调性;(3)“跑”和“投掷”的动作练习区角,来发展学生速度、上下肢力量和上下肢协调性。6.对开发创设出的三种训练区角进行经典案例分析,能够发现在进行三个月的区角练习后,42名学生在测试项目:平衡木、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和网球掷远中,训练后的成绩相较于训练前有明显提升,并同时运用SPSS软件对训练前后各项数据进行分析(p0.001),训练效果显著,说明创设出的区角中,无论是器材的选择使用、组织形式还是方法进阶等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训练效果。建议:1.注重幼儿体能训练环境的整体优化;2.幼儿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提高;3.幼儿体能自制器材的创新;4.幼儿园体能大循环的开展。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13.7
【部分图文】:

线路平衡


在规则意识上也比较差,该年龄段学生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因此安排的第一种区角练习运动区域不宜过大,易于老师对于学生的控制;2.三角形摆放相较于 S 形、长方形、字形等摆放形式,路线上更加简单,非常适用于初学者或是初次进行训练的学生,利于该阶段幼儿熟悉活动路线;3.三角式摆放相较于简单的一条线路的优势在于避免学生的等待滞留问题,能让学生们在有限时间内充分运动起来,同时让学生以不同形式的方式来进行对走的锻炼。如图 5-1 所示,A 线路为平衡木练习,让学生手臂打开于身体两侧,面向前方,脚尖朝向行驶方向,双脚交替前进;B 线路为平衡垫练习,让学生手臂打开于身体两侧保持平衡,双脚交替向前行走;C 线路为由跳绳摆成的“彩虹桥”练习,让学生手臂打开于身体两侧,脚尖朝向行驶方向,第一次走最宽的“彩虹桥”,慢慢过度到最窄的“彩虹桥”,提高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去选择路径中的线路练习,老师也可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运动能力和练习时长进行难度的进阶,保证学生在当前水平的基础上得到稳步的提升。

跳箱,练习时间,跨栏,E线


将 L1-L3 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划为三个班次分别进行练习,每个班次练习时间为,一周练习 3 次。L1 固定练习时间为每周一、三、五;L2 练习时间为每周二、;L3 练习时间为每周三、五、七。将每个班次的 14 名学生分为五组,让五组学站在五条路径出发点,老师给学生讲解活动的线路以及动作示范,当老师发出出时,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同时出发,随后第二名学生跟随出发,具体器材摆放以及图 5-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强猛;;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电大理工;2015年03期

2 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3 郑佳;张宪冰;韩威;;幼儿园区角游戏环境创设的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15期

4 冯娟;;“情景探究”在课程体系中的发展方向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07期

5 曹占良;孙成立;;体育教学中练习器材开发三要素[J];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S1期

6 张凯;孙波涛;;简谈幼儿体能训练实施方法[J];青少年体育;2014年12期

7 陈亚庆;;试析当前我国幼儿园区角活动组织实施之“实然”与“应然”[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4期

8 徐启丽;;区角活动中教师指导方式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王凯珍;谢晨燕;;城市幼儿园体育器材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朱霞;;论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U喰

本文编号:2822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2822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