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管期刊 > 北大核心 >

《人民文学》简介及投稿要求(4)

发布时间:2014-07-07 15:16

三是特辑或专辑,这一般是以人物、题材、类型等为分类标准设辑,设辑的前提当然含有政治导向的动机。首期即为“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特辑,第三期有“庆贺斯大林七十寿辰诗辑”——既作为“诗辑”,又与“政治颂诗”合二为一了。有时虽无辑名或明确的设辑形式,但从编辑意图或刊物目录、作品构成和发表位置等方面看,也完全可以视若某种专辑,如第二卷第一期(1950年5月1日)开首的一组作品,文体各异,却编排合为有机整体,题材内容均“以反映工人生活为中心”,显见虽无辑名而有专辑之实。特辑或专辑的设置,代表了当期刊物的重心所在。

  人民文学

四是小说,综合性的文艺(文学)刊物一般都以小说为“主打”作品,《人民文学》也向来如此。不过,第一期所刊发的三篇小说,其意义还并不尽在于此﹔《人民文学》早期和新中国早期(即“十七年文学”早期)的小说创作面貌,其实就可以这三篇小说为缩影。《火光在前》(刘白羽)的题材是部队生活和革命战争,《买牛记》(康濯)写的是农村、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同样是农村背景的《村仇》(马烽)则直接反映了农村的阶级斗争。

中国当代文学早期(50年代中期前),作品(小说)数量最多的正是上述两类题材(即部队和战争、农民及农村阶级斗争)。对此,刊物本身在当时其实也已经有所认识,创刊周年时,经统计一年间所发作品的数量近两百万字,其中内容比重最大的是“部队”,次为“农村”(第二卷第六期《编后》),可见当时小说创作的普遍状况。

五是一般理论批评。《人民文学》创刊号上的这一部分文章,对50年代早期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也有同样显著的概括性。除当代作家作品论外,重点是对苏联文艺(思想、作品)的译介和评价。首期三篇文论中,后者即占其二(一译一论)。六是画页和插图。与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刊物中的画、图有根本区别的是,当时《人民文学》的画页、图页都只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上的政治性十分突出,二是与整个刊物的风格保持着高度一致﹔图画页真正成为刊物整体的有机构成,决非随意或纯装饰性的点缀之作。(对于《人民文学》的封面设计,也可作如是观。)创刊号上的图画(照片)页共有九幅,毛泽东(照片、题字)两幅,鲁迅(故居照片、遗墨)三幅,法捷耶夫和西蒙诺夫(照片)一幅,全国政协中的文联代表(照片)一幅,工业生产(木刻)两幅。

《人民文学》创刊早期的图画页,大致可由此一窥全貌。需要略加说明的是,笔耕论文,两幅工业生产的木刻,表面上似与当期内容无关,实则恰恰相反,它们正是当期内容的“自觉”构成和充实。它们不仅在内容上弥补了文字作品的不足(当期没有工业生产的作品),而且在形式上也显示了对中国现代左翼艺术传统样式(木刻)的继承和弘扬,它们所体现的正是对“新的人民的文艺”精神和方向的追求,不可等闲视之。

综合《人民文学》创刊号及其早期(第一至三卷)的基本内容来看,对反映部队、农村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作品最为重视,数量也最多。其次,虽然有相当自觉的努力和重视

  人民文学

,但成果却并不如意的是有关工业题材的作品,创刊第一年内仅发了15篇,编辑部对此有过几次“检讨”(第二卷第二期,第二卷第六期等)。

再次,不受重视或提倡,甚至被有意轻视或忽略的是两类作品,一是以普通市民和一般所谓“小资”人物为中心的当代城市生活作品,即城市的日常生活(因其缺乏鲜明的现实政治内涵)基本上被排除在文学表现的视野之外了﹔二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艺作品也遭到有意的排斥。在茅盾的《发刊词》中,虽也曾提及、包容了这两类作品,但在刊物(和中国当代文学早期)的实际操作中,它们显然还是遭到了歧视和压抑,即便偶尔公开见之,很快也会被视作“异端”,极富政治危险。这并不是单纯的《人民文学》的问题,而是属于中国当代文学早期的普遍现象。

最后,《人民文学》创刊早期在内容上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在它的文学批评方面。作为文学刊物,《人民文学》主要刊发作品而非专事文学批评。这与刊物多次提到的需要加强文学批评的言论其实并不矛盾,两者显有主次之分﹔文学批评自然也是刊物内容的重要且必需的组成部分,同时,与《文艺报》的文艺(文学)批评有所不同的是,《人民文学》更倾向、侧重或提倡正面的、肯定性的、鼓励的文学批评,重视针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和理论探讨,而对于“极端”、“高压”和“霸权”言论以及吹毛求疵的批评,《人民文学》显然是不以为然,甚至有所抵制的。

最能表现《人民文学》的批评性格的是,在一些否定性、批判性的文学批评实例中,刊物的行为(表态)往往是“被动”的,有时,甚至还采取了回避、沉默的姿态。例如,公开见诸《人民文学》的第一次重要文学批评事例是针对方纪的小说《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罢》(第一卷第五期),由于《人民日报》率先发表了对这篇小说的批评文章,《人民文学》不能不对此有所响应。第二卷第一期,它采取的处理方式是,“转载”《人民日报》的批评文章,同时选择“较为中肯”的一篇批评来稿“删改”后同期发表。从这组批评文章的“编者按”中不难看出,《人民文学》编辑部当时收到的批评来稿其实还另有几篇。

第二卷第一期还刊发了另一篇批评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的文章,文前也加有“编者按”。按语一方面对批评文章作了基本肯定,另一方面也指出:“这篇文章的缺点是对于陈学昭同志这样一个具体作家还并没有作历史考察。”从中可以看出刊物“保护”作者的态度。最后则表示,本刊“愿意发表”“真有比较切实的对读者和作者有益的意见”,第二卷第三期又发了陈学昭的响应文章《关于〈工作着是美丽的〉》。“没有比较有计划地组织理论批评”,这是《人民文学》创刊早期(第一卷)自我“检讨”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改进我们的工作》,第二卷第二期)。



本文编号:1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guanqikan/beidahexin/1514_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