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简介及投稿要求
《教育科学》简介及投稿要求 (2013-08-07 16:06:41)
标签: 《教育科学》简介及投 北大核心 笔耕论文 代写代发 分类: 北大核心期刊介绍
《教育科学》简介及投稿要求
《教育科学》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科学》创刊于1985年,2002年改为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发行。
期刊名称: 教育科学
外文名称: Education Science
语言: 中文
类别: 出版,教育期刊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编辑单位: 《教育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 1985年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国内刊号: CN: 21-1066/G4
国际刊号: ISSN: 1002-8064
邮发代号: 8-91
定价: 8.00元/期;48.00元/年
出版地: 辽宁省大连市
目录
教育学科
期刊
机构展开
教育学科
期刊
机构展开
编辑本段
教育学科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它包括属于基础学科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属于基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德育原理、教学原理、教育管理学原理,属于分类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职业教育学,属于交叉学科的教育人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社会学等,属于应用学科的各科教学论等。
简介
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延续的手段,它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服务。它是同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意识诸形态,以及各项社会实践都有密切关系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它还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因而,在教育科学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又出现了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教育科学就是所有这些学科的总称。
孕育形成
古代中国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如孔丘、墨翟、孟轲、荀况,以及董仲舒、王充、韩愈、朱熹、王守仁、颜元、王夫之等,都曾在自己的著述中论述过教育问题;在欧洲,如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M.F.昆体良等,也都有不少有关教育的论述。他们对诸如教育为巩固政治统治服务,教育对培养人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各级学校的教育内容,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的修养等许多方面,都有较为精辟的论述。需要特别指出的,如中国的《学记》、古罗马昆体良的《演说术原理》都是成书较早的有关教育的论著。但是从总体来看,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还孕育在哲学或政治、伦理思想之中,分散在各个思想家的著作之内,大都带有经验描述的性质,缺乏必要的论证和完整的体系,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繁荣,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学,逐步从哲学和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为独立的学科。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先后有许多教育专著问世。究竟那一本教育专著是教育学形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笔耕论文,学者们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把捷克民主教育家J.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有的把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夸美纽斯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吸取了 16、17 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唯物论思想,概括了学校教育的经验,写出《大教学论》。在该书中,他论述了教育在培养人和改良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校的问题;他根据婴儿、儿童、少年、青年的年龄特点,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主张教给学生以广泛的知识,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此外,他还论述了道德教育方法和学校纪律,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夸美纽斯以自然适应性为指导思想,阐述自己的教育主张,论证自己的教育理论,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从发展过程看,他的著作开始形成了教育学的雏形。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在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已有一定程度发展的情况下,赫尔巴特著的《普通教育学》问世了。这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管理、教学、训练(品德教育)问题。从教育思想发展史看,赫尔巴特是第一个企图建立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人。他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根据多方面兴趣的理论,主张设置广泛的课程,开展激发学生观念的广泛运动。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规定教学过程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应用)等 4个阶段。赫尔巴特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作用。但他否认观念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而他研究观念运动的伦理学和心理学,都是缺乏科学性的。
除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之外,英国教育思想家J.洛克在《教育漫话》(1693)中关于体育、智育、德育的论述;法国思想家J.-J.卢梭在《爱弥儿》(1762)中关于反对压抑、摧残儿童身心和进行劳动教育的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C.-A.爱尔维修在《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772)中关于世俗教育、人人都有权力受教育的论述;瑞士教育改革家J.H.裴斯泰洛齐在著名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及《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1801)中关于小学教育的论述;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在《新社会观》(1813~1821)和《新道德世界书》(1836~1844)中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论述;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1826)中关于幼儿教育的论述;英国教育学家H.斯宾塞在《教育论》(1861)中关于实科教育的论述等等,都有值得批判吸取的合理因素,在教育学由初具规模到逐步完善的形成过程中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本文编号:1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guanqikan/beidahexin/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