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估

发布时间:2017-10-13 04:02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承载力 变异系数法 障碍因子诊断 京津冀


【摘要】:在人类的长期生存发展中,土地资源作为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并且作为某一区域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而存在。然而,土地资源所具有的可承载度,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时间与空间)适当控制,也就是它并不具有无限承载的能力。当前,追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诸多问题正在一步步迈进,外来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的凸显、城市交通通达性问题、水土资源紧张、环境质量等问题。诸如此类的因素都将成为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快速有序稳定发展的障碍。面对京津冀三地当前比较棘手的问题,即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化、森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两方面的问题是必须引起注意的。同时,跟随近几年发展的步伐,过快的人口增长,激增的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在整体上是具有一定数量的,如果建设用地无限制的扩充,势必会在二者之间产生冲突。另外,在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基础上,城市不断扩张的进程中,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的增加,建设用地需求凸显迅猛增长趋势,从而引发人地矛盾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加剧化。现阶段,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课题,三地所属的具体定位也已明确。以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角度为基础,来探讨分析京津冀三地的土地资源承载力问题。本文在分析土地承载力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的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实际状况。同时,参照综合性与层次性等原则来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指标体系。用极差标准化法来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变异系数法这种客观赋权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运用土地综合承载力模型,得出京津冀2004-2013年土地承载力动态变化情况以及2013年京津冀13个市的土地承载力的区域差异情况;最后,利用障碍度模型,具体分析影响三地的土地承载力的障碍因子情况。研究结果如下:(1)在2004-2013年间,京津冀土地综合承载力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在四个承载子系统中,经济技术承载力与社会人文承载力二者基本一致,提升较快;生态环境承载力处于稳步上升阶段;水土资源承载力整体变化不大,近几年还有所下降。(2)通过对2013年截面数据分析,发现京津冀13个市的土地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13个市的土地承载力可以分为三类:北京市被划分为高承载力区,天津市隶属中承载力区,河北省的11个市处在低承载力区的范围。(3)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发现京津冀三地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障碍因子在四个承载子系统中,均有分布。因此,必须处理好四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使得京津冀土地综合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4)从经济技术、水土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人文4方面提出相关政策,使之逐步完成三地的协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土地承载力 变异系数法 障碍因子诊断 京津冀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土地承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0-13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3-14
  • 1.2.3 综合述评14-15
  • 1.3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技术路线15-18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
  • 1.3.3 可能的创新点16
  • 1.3.4 技术路线图16-18
  • 2 土地承载力的理论基础18-22
  • 2.1 土地承载力的相关概念18-19
  • 2.2 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19-22
  • 2.2.1 人地系统理论19-20
  • 2.2.2 土地稀缺理论20
  • 2.2.3 土地可持续理论20-21
  • 2.2.4 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21-22
  • 3 京津冀地区概况22-27
  • 3.1 自然环境概况22
  • 3.2 社会经济概况22-23
  • 3.3 土地利用概况23-27
  • 4 京津冀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27-34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7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7-30
  • 4.3 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方法30-34
  • 4.3.1 数据来源30
  • 4.3.2 标准化处理30-31
  • 4.3.3 指标权重的确定31-32
  • 4.3.4 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32
  • 4.3.5 障碍因素分析32-34
  • 5 京津冀土地承载力结果评价分析34-59
  • 5.1 京津冀土地承载力动态评价34-39
  • 5.1.1 评价指数计算34-37
  • 5.1.2 评价结果分析37-39
  • 5.2 京津冀土地承载力区域差异研究39-53
  • 5.2.1 指标数据标准化39-40
  • 5.2.2 指标权重的确定40-41
  • 5.2.3 评价指数的计算41-42
  • 5.2.4 土地综合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42-53
  • 5.3 京津冀各地土地承载力分类指标障碍因子诊断53-59
  • 5.3.1 分类指标障碍因子诊断53-55
  • 5.3.2 单项指标障碍因子诊断55-59
  • 6 提升京津冀地区土地承载力的对策建议59-62
  • 6.1 推动产业转移对接与协作,提升经济技术支撑力59
  • 6.2 加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土资源支撑力59-60
  • 6.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支撑力60-61
  • 6.4 完善社会基础服务工作,提高社会人文支撑力61-62
  • 7 结论与展望62-65
  • 7.1 结论62-63
  • 7.2 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巍;户艳领;李丽红;;基于土地承载力评价的京津冀城市群结构优化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2 刘澄;高鑫;刘祥东;白婧;;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京津冀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03期

3 罗琼;王坤岩;;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J];天津经济;2014年11期

4 刘澄;白婧;刘祥东;;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23期

5 孙钰;李新刚;姚晓东;;基于TOPSIS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6 陈珏;雷国平;王元辉;;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7 郭欢欢;李波;侯鹰;;基于土地功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兰图;陈文宽;孙丽娜;;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1期

9 修丽娜;;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10 张洁;李同f;王武科;;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露露;福建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谭波;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光伟;湖南省“3+5”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雯婕;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哈密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5 朱颖;崇明岛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瑜芽;山区县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月娥;基于GIS的新疆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22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022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0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