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12-12 00:08

  本文关键词: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城镇化 基本公共服务 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东部沿海


【摘要】:以东部沿海为例,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对2003—2013年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工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五个因素对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关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2003—2013年,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波动提升,空间上主要呈现“群”状分布,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拟合度较高。②全局莫兰指数为正表明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则表明二者的协调发展除了具有空间依赖性,还表现出空间异质性。③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良性互动均发挥正向作用,其中政府政策和经济水平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④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实现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城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F291;;K901
【正文快照】: 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所能够满足居民享有基本需求的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基本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内容[1-2],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倡导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宇;;城镇化的新形式与我国人口城镇化政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郭文炯;;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城镇化的省区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吕琳;;四川省人口城镇化面临的人口挑战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郝瑞;;遂宁人口城镇化与巴中、省内丘陵地市的比较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黄国清;;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章必成;;人口输出型地区外出人口特点与未来城镇化策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8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凯峰;曹婧;李霁;;西部地区未来人口与城镇化发展影响趋势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董淑敏;朱郁郁;刘律;;传统农业地区人口城镇化的空间趋势——基于安徽省北部六市的案例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承华 吕爱泉;山东省2007年人口城镇化率达46.75%[N];中华建筑报;2008年

2 管清友;人口城镇化应优先于土地城镇化[N];经济参考报;2012年

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匡贤明;人口城镇化: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的战略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4 白田田;“人口城镇化”应先行[N];经济参考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刘星;“人口城镇化”要追上“土地城镇化”[N];四川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华挺;城镇化中心任务是人口城镇化[N];光明日报;2013年

7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郑梓桢;人口城镇化的灵魂在于有序与质量[N];南方日报;2013年

8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鑫;人口城镇化的突破口[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张东林;人口城镇化是关键[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邹洁;我省积极推动人口城镇化进程[N];安徽经济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嘉岩;农村反贫困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习平;中国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江;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楠;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潇;河南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姚懿m:;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土地与人口城镇化非均衡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王帅;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孟芬;城镇化与耕地多功能测度及相关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谈可可;广东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7 李欣;宁夏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方燕璐;宁波市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经济、土地协调发展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9 梁昱;金州新区人口城镇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周尹;人口集聚与服务业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0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280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c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