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2 13:20

  本文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

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性研究

杨芳  

【摘要】: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根植于高水耗、高地耗和高能耗的资源与环境需求,明确与协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交互耦合关系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1990-2010年长时间序列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及城市化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分别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城市化效率进行评价和测度,并从时空维度对其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动态探讨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城市化综合效率分别作为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与城市化系统运行状况的衡量指标,开展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系统之间耦合协调程度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生态环境状况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属“良”,1990-2010年EI值缓慢上升,整体生态环境状况正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大致以上海—苏锡常—南京沿线为分界带,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异。分界带内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其次为北部,而南部区域尤其是浙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最优。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空间变化两极分化严重,苏中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而苏北地区呈现先改善后反弹的态势,沪宁线以南的大部分区域则逐渐好转。(2)从城市化效率角度来看: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综合效率总体偏高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5年是其变化的拐点。各城市间城市化综合效率空间变化格局较大,但区域内分异程度正逐步减小,即区域城市化效率由非均衡阶段向均衡阶段迈进。(3)从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角度来看: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整体耦合水平较高,耦合协调度属高级协调型,总体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发展趋势。且其变异系数逐渐缩小,城市趋向均衡性的协调发展过程。2005-2010年以上海市、苏州市和无锡市为代表的绝大部分城市经历了耦合协调度骤降的过程,因为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状况的响应较为敏感,而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未能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但这一阶段的城市化发展尚在区域环境与资源承载范围之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X17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Ⅰ)[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2 赖志斌,夏曙东,承继成;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模型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3 李郇,徐现祥,陈浩辉;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4 方创琳;关兴良;;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5 吴得文;毛汉英;张小雷;黄金川;;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6 王兰霞;李巍;王蕾;;哈尔滨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物元评价[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7 孙东琪;张京祥;张明斗;于正松;胡毅;周亮;;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8 徐冠华;;《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评述一[J];地理学报;2006年01期

9 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10 刘海江;张建辉;何立环;董贵华;于洋;赵晓军;王晓斐;;我国县域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超;环境约束下中国城镇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志兰;郭笃发;褚栋;刘国霞;范仲学;;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2 常玉苗;张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周慧杰;周兴;吴良林;宋书巧;周世武;;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指标体系设计与实证[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钱贞兵;周先传;徐升;汪砚;;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5 杨宝龙;夏斌;冯里涛;冯徽徽;;QUICKBIRD影像在城市绿地提取中的应用——以石家庄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6 刘欣;;基于GIS·RS的石家庄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7 曾珍英;江艳;刘涛;;基于Landsat_TM影像的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8 张建龙;王月健;丁武泉;谢付杰;;玛纳斯河流域近30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9 张贤芳;舒强;张丽蓉;;我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能力空间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10 周先传;徐升;;安徽省“十一五”生态环境状况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成龙;;阜阳地区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及控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邢永强;张璋;张洪波;杨皓宇;;浅谈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保护[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3 方斌;杨叶;郑前进;吴金凤;;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生态价值研究——以江阴市和兴化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江东;付晶莹;黄耀欢;庄大方;;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刘兆德;徐振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效率评价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卓静;邓凤东;何慧娟;;基于RS和GIS的延安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艳;;基于IKONOS影像的重庆市建成区绿地提取研究[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8 李斌;李东升;;学术生态与科技社团的生态位[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志军;朱健;张庆;;艾比湖流域水安全的多指标物元综合评价[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10 杨兴辉;;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用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永喜;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经济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玉霞;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坚;基于分形理论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影响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浩;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三峡库区防护林类型空间优化配置[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汤传勇;基于数字流域的左江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学儒;大黄药材商品规格评价与合理用药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曼焘;滇西北硕多岗河流域水电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运;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竹云;湖北石首麋鹿活动时间分配及其生态安全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鲁宁;“生态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周洁;高职院校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强;王秀云;;江苏省城市效率差异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2 张国丽;李祚泳;;基于参数化组合算子评价河北坝上地区生态环境[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3 周训芳;环境概念与环境法对环境概念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关小克;吴克宁;王秀丽;吕巧灵;;灰关联分析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5 方红卫;孙世群;朱雨龙;肖中新;施帆君;;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6 刘臣辉;吕信红;范海燕;;主成分分析法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7 李玉平;蔡运龙;;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成克武,崔国发,王建中,李俊清;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海热提·涂尔逊,杨志峰,王华东,曹利军;论城市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王如松;城市生态位势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宁艳杰;城市生态住区基本理论构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李鸣骥;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镇化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娅琦;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范;甘肃省静宁县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做法[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2 胡清明;生态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J];发展;2001年S1期

3 邹蓝;发展教育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开发的基本前提[J];开放导报;2001年11期

4 虎陈霞;兰州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青海环境;2001年01期

5 志钢;生态环境与商业利润[J];首都经济;2001年05期

6 石虹;改善生态环境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水土保持研究;2001年02期

7 王海群;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03年03期

8 周兴,童新华,秦成,华璀;广西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9 李毅;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年03期

10 赵思义;;发展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J];乡镇论坛;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宏;;陕西省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先梁;;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应先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何淑杰;;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郭心群;;对攀枝花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阎宏;何发理;;西北地区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策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李玉明;;秦皇岛车站村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张发旺;王贵玲;侯新伟;;矿业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德芝;;搞好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经济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黄淑芳;曾从盛;;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分析——以福州市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宋文著;曲衍华;崔文科;;关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对策[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中 杨富伟 唐宪;[N];金融时报;2005年

2 北京林业大学 王礼先教授;[N];科技日报;2002年

3 四川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正其;[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孙友;[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5 农民日报副总编 李文学;[N];农民日报;2001年

6 张宝文;[N];人民日报;2001年

7 刘万富 本报记者 夏光平;[N];四川日报;2000年

8 ;[N];陕西科技报;2001年

9 丹增;[N];西藏日报;2000年

10 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新疆区委会常委 唐天林;[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国胜;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格局信息图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8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28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