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22 06:57

  本文关键词: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20卷第11期2011年11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theYantzeBasin      gVol.20No.11

 

Nov.2011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

赵爱文,李 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摘 要: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目前热点问题。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有助于实现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选取1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及G研953~2008年中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数据,raner因果关系,g,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碳排放将增加0即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为0在短期内,两者存在着动态调整机GDP增加1%,.36%,.36;)制,非均衡误差项的存在,保证了两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误差修正系数(为负,调整方向符合误-0.6694 差修正机制,并且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G总体来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raner因果关系研究表明:g之间互为双向因果关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的策略,减少能源消费和降低碳排放,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对脱钩。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长;协整;误差修正模型;Graner因果关系g

()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227201111129707---

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1]

。根据荷兰环境评估放一直处于较快的上升状态[

局(的评估报告,MNP)200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6超过美国,成为第一排放国;2亿t2007年,为6占世界总排放的2增量占世界7.2亿t4.3%,总增量的近60%。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在并将

2]

。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继续快速增长[

关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多数结果支持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假说。这些研究的共性结论是:经济发展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原因。国内关于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长期时间序列的研究比较少,本文通过引入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及来研究中国碳排放与经济Graner因果关系检验,,g

短期波动及因果关系,为实现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2020年减排目标提供依据。

显的能源约束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在2提出到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碳强度)要在2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005年的

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中国碳强度目标与G是碳排放相对量的减少,实际上DP直接相关,

3]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挂是减少碳排放的增量[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1.1 研究方法

[7]

提出了变量间的1987年Enle和Graner1gg

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指出虽然一些经济变量

钩,说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受到同样重视。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中,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产生了

4]

,复杂的关联[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实际上

是非平稳序列,但是变量间的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即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而将线性组合解释为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当变可以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来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时,

分析被解释变量的短期波动变化,即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非均衡关系。

协整检验根据检验对象可分为基于模型回归系数的协整检验和基于模型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本

是在全球是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特例,

5]

。有关碳排放气候变暖这个大环境下衍生出来的[

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环境库兹涅兹

[6~11]12]13]

、、、曲线(多元指数分析[相关分析[EKC)[5][6]14]

、、协整分析[等。国外IPAT方程1LMDI法1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2011030420110418----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金项目: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项目(G071203)CX09B052R)-

,:作者简介:赵爱文(女,江苏省徐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1969~ )E-mailxzzhaoaiwen63.com@1


  本文关键词: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5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85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0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