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敏捷学习要素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1:44
新世纪的竞争将是一个更为激烈的竞争和生存环境,大部分企业将面临速度、变化、不确定性及弹性等一连串挑战,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的高压下,必须具备敏捷学习的能力,只有敏捷的学习能力才能及时响应外界的变化,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于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环境以及如何维持世界强国的地位,美国学者为美国制造业提出了著名的敏捷制造。敏捷化思想在生产制造领域的成功运用使其迅速在各个领域扩展开来:从最初应用于生产领域诞生敏捷制造,到组织本身实现敏捷企业,到供应链管理的敏捷性,到项目管理出现敏捷项目管理,到知识领域产生敏捷学习,正是这一战略思想向纵深发展的必然。敏捷学习的提出是敏捷化思想在横向广度上的扩展,更是在纵向深度上的发掘。在实践上,美国制造业的重新崛起使敏捷制造在世界各国受到青睐。而我国对于敏捷制造实施的不理想状态促使我们寻找敏捷制造实施背后深层次的动因。敏捷制造的原动力来自于敏捷学习,其深层次的动因可以追溯到敏捷学习。一个组织只有实现了敏捷学习,才能够将这种“敏捷”扩展到生产领域,使整个企业组织本身变得敏捷。 上世纪中后期的竞争环境催生了敏捷制造,新世纪新的竞争特点催生了敏捷学习。本文基于对文献研究和实践中的困惑与反思,从组织学习特点和敏捷制造理论出发,界定了敏捷学习概念。并认为敏捷学习的思想和战略应建立在系统化的理论架构之上,为此,本文提出了现代组织学习理论要素体系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进而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基于理论的敏捷学习要素体系模型。本文所界定的敏捷学习是指,敏捷学习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在外界环境或自身战略目标发生变化时,能够基于自身的组织学习系统,通过有效整合系统内各种学习要素,协调和优化配置系统内的各种资源,并充分利用系统外的有效工具(如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达到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快速、有效的响应,实现对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满足,从而提高企业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包括:需求响应的快捷性,学习资源的集成性,学习过程的敏捷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协同性,学习机制的柔性等。基于理论的敏捷学习要素体系包括:敏捷学习外部驱动因素、内部驱动力(共同愿景)、学习资源、学习支持、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人际信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支持。本文构建了包含敏捷学习外部驱动因素、内部驱动因素、敏捷学习要素、敏捷能力及其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关系的敏捷学习要素体系理论研究模型。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企业为调查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在运用计量模型对基于理论的敏捷学习要素体系进行探索和验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区分不同要素对我国企业敏捷学习实践影响程度及重要性的不同,构建了适合我国企业实践的敏捷学习要素体系:敏捷学习外部驱动因素、内部驱动因素(共同愿景)、学习资源、学习支持、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支持。首先,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敏捷学习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验证了各要素变量结构设置的合理性;然后运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所确定各因子与企业敏捷学习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结果的分析比较,得出了各级敏捷学习的影响因素:学习过程因子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这很好的支持了本文所构建的理论模型中以学习过程为敏捷学习系统的核心;战略目标参与因子是第二级重要影响因素,它体现了敏捷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对敏捷学习的促进作用;内部信任因子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支持(特别是人员获取支持、员工培训支持、绩效考核支持)是第三级重要影响因素。利益关系因子、情感关系因子、工作效率因子、学习支持因子是第四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们分别反映了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因子和情感关系因子)、开发式的学习方式以及团队的工作形式对敏捷学习的影响作用;敏捷学习外部驱动因素、网络信息化因子是第五级重要影响因素,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部分的促进了敏捷学习。最后并运用贝叶斯网络分类模型的方法对敏捷学习要素体系进行整体分析,通过分类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敏捷学习要素体系模型的合理性,整个实证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理论研究。
【学位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72;F224
【部分图文】:
的舞台;Senge从系统动力学展开组织学习的研究引发了全球组织学习研究的热潮。基于Pawl。wsky(2001)的五理论(载迈诺尔夫书,2001)①分法,本研究总结组织学习的五大理论基础,如图2.1所示:图2.1组织学习研究理论综述简图 2.1.1组织适应理论组织学习的最初也是最经典解释之一便是基于组织适应理论。该派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组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自己,学习就是组织的①组织决策与适应视角:认知与知识建构视角;组织文化视角;组织文化视角以及行动学习视角。
第2章文献综述图2.2组织学习研究内容热点简图2.2.1组织学习概念虽然组织学习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热点,但对于什么是组织学习,目前学术界仍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Fiol和LyleS,1985)。组织学习研究的多样性可以从学者们对组织学习概念的界定中略见一斑。各概念的提出都是基于组织学习研究理论,并伴随着理论的丰富而越加深入。对组织学习概念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l)组织学习是一种对环境适应的表现:组织学习是组织在有限理性的限制下,知觉到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得决策规划发生改变(Maroh&Simon,1958)。这一思想影响深远:是组织与其环境间的适应与互动(Hedberg,1981);组织学习是使得企业更好地面对变化的经济和商业环境(Teece,1998)。(2)组织学习是一种认知和行为的过程:组织学习是对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有效处理、解释和反应
组织学习特点的研究,本文构建了包含敏捷学习外部驱动因素、内部驱动因素(共同愿景)、敏捷学习要素、敏捷能力及其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关系的敏捷学习要素体系模型,见图3.1。掌掌习 -----娜 娜娜待沁碎 碎碎掌又 又又齐际 际际大力姆源 }}}誉 誉资资源 源源 源源 源源方式 -----_一信任 -----理实践支 {{{痔 痔组 组组资 资资组 组奎 奎团 团 -------真 真遏 遏 遏制 制制开 开钾钾钾 钾人 人人 ---员 员绩 绩薪薪职 职织织 ___金 金金织 织管 管队 队康康康嘴嘴 渭奎奎俩 俩布 布琢 琢琢发 ---索索索内… …际 {{{{{人 人工 工效 效资资业 业信 信信每 每每_支 支一支支支 支猪猪猪遍遍遍遍遍遍遍遍遍遍遍动 动化 化化丸 丸式式式能 能失 失失员 员~培 培考 考激激发 发粼粼 粼味 味味持 持持 持持 持支支支邵邵潺 潺蓄 蓄_一反 反丫一呀呀呀誉 誉学学学修 修系 系系雄 雄训 训棒 棒知知_展 展化 化化_人 人人 人 人 , ---持持持粤粤释 释一章 章、姆 姆 姆姆习 习几几几任 任 丁士士士一取 取.李 李一支支支支支 支一一水水 水水 水 水 水刃刃刃 刃 刃 二 二 , , ,, ,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60045
【学位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72;F224
【部分图文】:
的舞台;Senge从系统动力学展开组织学习的研究引发了全球组织学习研究的热潮。基于Pawl。wsky(2001)的五理论(载迈诺尔夫书,2001)①分法,本研究总结组织学习的五大理论基础,如图2.1所示:图2.1组织学习研究理论综述简图 2.1.1组织适应理论组织学习的最初也是最经典解释之一便是基于组织适应理论。该派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组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自己,学习就是组织的①组织决策与适应视角:认知与知识建构视角;组织文化视角;组织文化视角以及行动学习视角。
第2章文献综述图2.2组织学习研究内容热点简图2.2.1组织学习概念虽然组织学习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热点,但对于什么是组织学习,目前学术界仍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Fiol和LyleS,1985)。组织学习研究的多样性可以从学者们对组织学习概念的界定中略见一斑。各概念的提出都是基于组织学习研究理论,并伴随着理论的丰富而越加深入。对组织学习概念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l)组织学习是一种对环境适应的表现:组织学习是组织在有限理性的限制下,知觉到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得决策规划发生改变(Maroh&Simon,1958)。这一思想影响深远:是组织与其环境间的适应与互动(Hedberg,1981);组织学习是使得企业更好地面对变化的经济和商业环境(Teece,1998)。(2)组织学习是一种认知和行为的过程:组织学习是对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有效处理、解释和反应
组织学习特点的研究,本文构建了包含敏捷学习外部驱动因素、内部驱动因素(共同愿景)、敏捷学习要素、敏捷能力及其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关系的敏捷学习要素体系模型,见图3.1。掌掌习 -----娜 娜娜待沁碎 碎碎掌又 又又齐际 际际大力姆源 }}}誉 誉资资源 源源 源源 源源方式 -----_一信任 -----理实践支 {{{痔 痔组 组组资 资资组 组奎 奎团 团 -------真 真遏 遏 遏制 制制开 开钾钾钾 钾人 人人 ---员 员绩 绩薪薪职 职织织 ___金 金金织 织管 管队 队康康康嘴嘴 渭奎奎俩 俩布 布琢 琢琢发 ---索索索内… …际 {{{{{人 人工 工效 效资资业 业信 信信每 每每_支 支一支支支 支猪猪猪遍遍遍遍遍遍遍遍遍遍遍动 动化 化化丸 丸式式式能 能失 失失员 员~培 培考 考激激发 发粼粼 粼味 味味持 持持 持持 持支支支邵邵潺 潺蓄 蓄_一反 反丫一呀呀呀誉 誉学学学修 修系 系系雄 雄训 训棒 棒知知_展 展化 化化_人 人人 人 人 , ---持持持粤粤释 释一章 章、姆 姆 姆姆习 习几几几任 任 丁士士士一取 取.李 李一支支支支支 支一一水水 水水 水 水 水刃刃刃 刃 刃 二 二 , , ,, ,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和红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0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6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