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F299.21;F592
【部分图文】:
然后提出相对耦合协调度的概念并对比研究质量强市和构建城市在两者耦合协调度??上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情境预测模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两者发展质量如何耦合协调的对策建议,具体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旅游产业成?|新型城钺化?1质?强围战??为支柱产业?述设?略????I?」旅游产业发展??评|??| ̄*1?价相关研究?1??L一一?'?."W¥5¥i5itKWWi??f?|?l?相关研究?I??I?fe游产业发l_?|?1化耦合协调发展关系1??i?mm.?r ̄|?I?k域旅游经济i??丨新11?城镇化?1
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综合来看,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根据上述要素耦合协调循环作用过程,绘制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耦合关系作用图,如图3-1所示。??资源与市场耦合——%社会经济耍素“流”耦合——,|产业联动效应*?? ̄ ̄ ̄? ̄X ̄???▼??;??规模效应耦合p」??I卜通务稱合ir--?1?]??a?I基础设施稱合1?卜職H经济效应-??备化?I?1?1???1?i???芎?\?1?,??厂--——?T??程?城镇化过程^??i?i城市人口增长■?城市空间扩展??-?」?I?I??????图3-1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系统分析??3.2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测评指标筛选及数据预处理??3.2.1测评指标构建原则??(])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功能定位由单一的政治功能到经济、生态功能的转变,其发展??速度迅猛,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个别地区的支柱产业,但是我国旅游近些年出现发展瓶颈,因此要实现旅游产??业整体的提升,不应只关注数量的增加,更应该关注质量的提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引导旅游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很多因素,因此,只有通过??详细分析产业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
旅游产此发展质虽??图3-2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散点图??根据图3-2可知,两者整体呈现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但个别点与整体的线性不符,??为了对两者的关系有定量的描述,对其相关系数及显著性进行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21所示。??表3-21?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指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的相关性???X?Y???X?1?.88广???Y?.881“?1???从表3-21中可知,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相关系数0.881,大于0.8,??因此双方的相关性水平处于极强相关,即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存在高度的??线性正相关;通过显著性检验发现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即绝对原假设/>=0,通过假??设性检验得知,样本与总体、样本与样本间的差异是由非抽样误差引起,两者之间显??著相关。综合3.4.2.]?3A2.3的分析结果来看,可以判定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不能辨别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谁是自变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世敏;张采青;;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王璐璐;虞虎;周彬;;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度评价——以中国25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5年02期
3 王恩旭;吴燕;谷云华;;中国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旅游论坛;2015年01期
4 沈国俊;朱洪兴;崔佳;;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以黄山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9期
5 张春燕;;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4年14期
6 苏甦;;旅游产业驱动的新型城镇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7期
7 庞笑笑;王荣成;王文刚;;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与城镇化耦合研究——以吉林省抚松县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3期
8 史灵歌;彭永娟;卢新新;;基于AHP的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实证研究[J];江苏商论;2014年03期
9 张英;陈俊合;熊焰;;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耦合协调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5期
10 方世敏;陈洁;;基于Shift-Share分析法的海南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岳文海;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怡爽;内蒙古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贺朝阳;内蒙古地级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3 蒋翠云;广西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帅;平阴县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戚瑞静;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0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6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