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9 17:57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美贸易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中,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式最为多样化,也最为典型。研究中美贸易摩擦,通过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已成为消除或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同时,也对全方位建立我国的贸易摩擦预警和反应机制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动态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中美贸易摩擦。该模型的分析表明,国家采取报复还是自由贸易取决于国内政党的政治博弈,而政党博弈的基础是国内企业(利益集团)的寻租能力。这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贸易摩擦损害国家的整体福利,而许多国家(这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却仍背道而驰纷纷挑起贸易领域里的争端;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在考虑贸易摩擦的解决机制时,必须充分考虑各国内部的政治因素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并将其纳入最终的解决框架。这个模型及其假设契合了美国的政治生态,从理论上以内生政治决定过程的视角勾勒出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博弈机制。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摩擦是内生政治过程的结果,也就是美国政党和利益集团围绕政治捐资(政治利益)而在贸易决策上博弈的结果。当博弈的结果显示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挑起贸易摩擦能获得的政治捐资(政治利益)比维持自由贸易时更多时,则贸易保护主义就占上风,中美贸易摩擦也就由此而生。 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并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采取的贸易政策在考虑经济的同时,也强烈地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美国贸易政策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结合,是美国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摩擦牵涉到从贸易到金融,从经济到政治的广泛领域,如果单纯地从经济利益、国家利益角度出发探寻某个政策是否“合理”,就容易陷入迷茫。 在美国的政治规则下,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将人权等非贸易问题融入贸易政策的做法,有其存在的基础。只要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强大,美国政治继续坚持着这些游戏规则,这些看起来有些荒诞的做法就有可能继续在中美贸易的舞台上上演,但这些论调和做法并不能改变中美贸易向前发展的大趋势。 在理论研究之外,本文归纳了中美贸易摩擦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表现形态,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微观贸易摩擦阶段(1980~1989年)、贸易摩擦政治化阶段(1990~2001年)和宏观贸易摩擦阶段(2002年至今),并简要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在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的表现形态。 为弄清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在原因,本文先对中美两国贸易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贸易依存度、贸易结合度、贸易结构的竞争性方面分析了中美贸易关系的特征。分析表明,中美贸易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影响是不对称的,中美贸易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对美国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处于被动、劣势的地位,而美国在国内政治的干扰下,往往会在中美贸易上挑起纷争,以掩盖和转嫁其国内经济问题出现的矛盾。从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结合度较高,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较低,数据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对美国的依赖性明显大于美国对外贸易对中国的依赖性,这表明中美贸易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而从中美贸易结构竞争性的分析来看,相比于美国,中国外贸结构表现出比较严重的不均衡性,而且竞争力强的产业是处于产业结构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的附加值低,但能吸收大量劳动力,一旦因其强大的竞争力影响了贸易对象国的同类产业竞争力,就容易让贸易对象国把其国内失业增加的原因归咎于此,在各种利益的博弈下,被认定为对贸易对象国的同类产业造成了损害,结果招致反倾销或“特保措施”的制裁。另外,分析表明中美贸易问题存在政治化倾向,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与其说是经济事务问题,不如说是政治决策问题。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形态进行分析,并分析了产生贸易摩擦的根源。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分析了东亚因素对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增大是否是造成美国总的对外贸易不平衡的根源。本文还运用了计量经济学的Granger检验方法,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以及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与美国的失业状况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还简单考察了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是否过度。 基于实践的考虑,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评述,并提出了某些启示。 最后,本文研究和提出了若干中美贸易摩擦应对对策。鉴于贸易摩擦最终的制裁措施往往反映为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本文建立了一个“不完全信息和反倾销威胁下基于效率的最优出口贸易政策模型”,证明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基于完全信息假设的最优出口贸易政策失效,论证了在不完全信息和反倾销威胁条件下,激励相容的最优出口贸易政策要求出口国政府依据进口国国内要求保护的压力大小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应对对策部分,本文则从三个大的层面提出了若干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建议。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752.7;F224
【部分图文】:

进出口贸易,状况,美国


000囚666州66L工6961旧661寸661门661一月卜一进出口总值-‘-出口进口图4一 11993一2005年美国进出口贸易状况资料来源:根据 U.5.CensuSBureauandDOC一ITATPIS统计数据整理。︵洲华阅︶划哥旧00闪寸00囚门00闪0N0囚001囚000闪66618661卜661966州的661洲661门616图4一 21993一2005年美国贸易逆差状况资料来源:根据 U.5.CensusBureauandD优一ITATPIS统计数据整理。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扩大出口”的对外贸易战略,主要采取了外贸体制改革、扩大经营出口贸易自主权、出口补贴(包括出口退税)大量引进国外投资以及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人民币汇率重新评估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WTO《2005年国际贸易统计》,2004年我国进口和出口分别约占世界进口和出口总值的5.9%和6.5%,36中国己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和出口国。(一)中国贸易统计分析36数据来源:http刀~.wto.org/enghsn/res一e/statis一e/its05一verview_epdf。根据该报告,2删年,中国进口5612亿美元

美国贸易逆差,状况


000囚666州66L工6961旧661寸661门661一月卜一进出口总值-‘-出口进口图4一 11993一2005年美国进出口贸易状况资料来源:根据 U.5.CensuSBureauandDOC一ITATPIS统计数据整理。︵洲华阅︶划哥旧00闪寸00囚门00闪0N0囚001囚000闪66618661卜661966州的661洲661门616图4一 21993一2005年美国贸易逆差状况资料来源:根据 U.5.CensusBureauandD优一ITATPIS统计数据整理。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扩大出口”的对外贸易战略,主要采取了外贸体制改革、扩大经营出口贸易自主权、出口补贴(包括出口退税)大量引进国外投资以及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人民币汇率重新评估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WTO《2005年国际贸易统计》,2004年我国进口和出口分别约占世界进口和出口总值的5.9%和6.5%,36中国己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和出口国。(一)中国贸易统计分析36数据来源:http刀~.wto.org/enghsn/res一e/statis一e/its05一verview_epdf。根据该报告,2删年,中国进口5612亿美元

产品行业,知识产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贸易制裁


决决决定定定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授权进行301条款的制制制制制裁...301条款处理理美国贸易代表办办要求“优先指定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必须在5月30日前自发88年综合贸易易公室监视以推动动国家”的情形形301条款调查.或者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必争法)))301条款的贸易易易没有贸易协定的案件中在6到9个月内做出决制制制裁。警告潜在在在肯定性地根据306条款确定知识产权执法不的的的投资者,他们们们致自动进行301条款的贸易制裁。。的的的知识产权不可可可可能能能得到保护。。。。33337条款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委要求在美国国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启动调查后45天内30年关税法)))员会对专利或注注际贸易委员会会确定最终决定的目标日期。美国总统可以在册册册商标进行调查查举行听证会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决定后6O天内拒绝受受受受受它。肯定性地根据337条款确定知识产权不不不不不力导致以下任何贸易制裁:::暂暂暂暂暂时排除令,至少附有10万美元民事惩罚的进进进进进口令,或查封和没收货物...:美国国务院,“美中知识产权术语列表”(2仪抖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进口贸易中理解对权侵犯和其它不公平行为的调查”,(2仪月年)。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兰章;;金融危机下中美贸易摩擦的新动向[J];中国外资;2012年06期

2 王培志;乔玉娇;;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研究——基于AHP方法的预警分析[J];理论学刊;2012年01期

3 闫克远;王爽;张曙霄;;中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研究[J];经济学家;2011年10期

4 周蓉;;浅析美国对华实施“两反两保”措施的发展趋势及应对之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坤;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2 白大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D];吉林大学;2012年

3 刘军;国际反倾销与中国钢铁对外贸易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张瑞荣;中国肉鸡产品国际贸易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胡俊;美国对华农产品反倾销贸易救济经济效果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红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喻坤鹏;贸易摩擦与美国延缓中国发展的策略[D];暨南大学;2010年

8 王锦红;贸易摩擦对战后日本崛起的影响研究:效应与机理[D];辽宁大学;2009年

9 杜金东;中日贸易摩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曾慧琴;后工业社会服务经济的演进与利益摩擦[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明明;特朗普政府下中美贸易摩擦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年

2 卢令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年

3 王栩;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王海霞;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文琪;美国对华晶体硅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案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6 孙婧怡;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许欣欣;后危机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袁燕;产业内贸易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9 郑晓妮;中欧贸易摩擦原因及影响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10 胡青岚;后危机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1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61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f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