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职业成长对员工承诺与离职的作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7:3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在各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显示出强大、持久的竞争优势。实践证明,持续创新是推动集群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吸引、保留人才并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则是集群企业持续创新的主要动力。然而,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成熟,集群内部企业员工的组织行为较集群外部的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和新问题。集群企业员工更加关注自身的职业成长,而且工作流动日趋频繁。员工希望能够在组织中获得快速的职业成长,而组织则希望拥有高承诺的员工。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产业集群与非产业集群环境下员工职业成长及其对员工承诺与离职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构建并检验了职业成长四维结构模型,开发了员工职业成长测量量表,实证分析了人口学变量对职业成长的影响。论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访谈、半结构化问卷获取原始数据,经归类、汇总和预试修订等多个步骤编制出职业成长初始量表。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筛选确定正式量表,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职业成长的四维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口学变量对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比较了产业集群与非产业集群员工职业成长的差异。 其次,构建了职业成长对员工承诺的作用模型,揭示了职业成长对员工承诺的影响机理。研究拓展了员工组织承诺与职业承诺的前因变量,验证了职业成长四个维度对员工组织承诺与职业承诺的作用路径。提出并检验了感知机会在员工组织承诺形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从而较好地揭示了产业集群与非产业集群员工承诺形成机理的差异。对产业集群与非产业集群员工的感知机会、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进行了实证比较。 再次,从职业成长的角度构建了员工离职倾向形成模型,实证分析了感知机会、组织承诺、职业承诺在离职倾向形成中的不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职业成长四个维度对离职倾向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组织承诺在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感知机会、职业承诺在离职倾向形成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还较好地揭示了产业集群与非产业集群员工离职倾向产生机理的差异。 然后,构建了员工离职决策路径模型、员工离职整合模型。本研究对Maertz和Campion(2004)的离职分类模型进行了改进,从离职倾向和外在事件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提出了离职决策路径模型,将员工离职路径分为四大类十五小类。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所构建的离职决策路径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现实的离职行为。论文还构建了基于职业成长的离职整合模型,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研究了离职问题。 最后,论文阐明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其与前人研究结论的共同点与差异性,提出了本研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272;F224
【部分图文】:

人才流动,次数,苏州工业园,光谷


一一矍一鬓一馨一。一馨一一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东莞振安工业园图1一1我国四大产业集群近三年人才流动次数在产业集群,员工的工作流动相当频繁。对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东莞振安工业园的人才流动调查发现(如图1一1所示),最近3年内员工自身的流动次数,武汉光谷为1.69次,北京中关村为2.0次,苏州工业园为2.9次,东莞振安工业园为2.巧次。可见,产业集群内人才的工作流动频率较高,而且不同产业集群人才流动频率也存在明显差异。1.1.2追求职业成长成为员工工作流动的重要原因动荡的新经济已经改变了组织的结构和管理模式(Arthur等,1999)

工作选择,因素,自愿离职,产业集群


司美世咨询对2006年互联网行业自愿离职员工调查发现,互联网行业自愿离职率高达巧.9%,其中离职的最主要原因是追求个人发展。而在产业集群中的调查也同样发现,83.3%的人认为,职业发展是个人选择工作的首要考虑要素(如图1一2所示)。1.1.3人才流动与人才成长相关在对产业集群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往往流动频率高的人其个人成长性反而相对较好。但是这种关系是偶然的,或是存在一定的规律呢?我们对产业集群693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当流动频率低于5次时,随着流动次数的增4

不同性别,报酬


标进展速度以及在晋升速度与报酬增长速度。同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成长是个并列的四因素构想,即四个因素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是并关系,这四个因素包括职业目标进展、职业能力发展、晋升速度与报酬增究编制的员工职业成长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员工职业成长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分析为了考查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不同学历、以及处于集群内员工职业成长之间的差异,我们采用ANOVA差异分析进行检验。1不同性别员工职业成长差异分析从表4一10的描述统计中可以看出,职业成长四个维度中,职业目标进展力发展的均值较高,都大于3,而晋升速度和报酬增长的均值则较低。通,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员工在职业成长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报酬增长上(介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翁清雄;席酉民;;动态职业环境下职业成长与组织承诺的关系[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郑秋云;;探析高职青年英语教师职业承诺偏低的原因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9期

3 翁清雄;席酉民;;职业成长理论研究简评[J];预测;2010年06期

4 邵建平;武文静;苏小敏;;员工离职密度与职业成长相关性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新艳;航空公司飞行员流失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占小军;服务员工工作满意度对服务质量的作用机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凌玲;员工培训对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的影响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张鹏;运作环境视角的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茜;职业成长对员工建言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高飞;大学生职业生涯初期就业不稳定性影响因素及预警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李从欣;高校教师职业成长驱动因素及关联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支娟娟;雇佣保障、员工传统性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闫国平;知识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黄云娟;销售人员职业成长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戴利娟;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庞文会;职业成长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柴智;惠华集团汽车销售人员离职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磊;知识型员工内在薪酬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1年

8 关欢欢;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勇;职业成长、职业承诺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静静;商业银行员工职业成长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2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62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f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