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机理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7:28
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工业文明的产物。随着工业空间集聚趋势的不断显现,工业空间结构模式的变化可能对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将利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需求与供给的视角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可能施加的影响机制与模式,并分别以技术效率、专利申请指标以及Malmquist指数衡量技术创新,系统检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工业与创新布局、国家及地区创新战略等当前紧迫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 论文基本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与文献回顾,包括论文中第1、2章。第1章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结论,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对产业集聚的两个研究范式的相关研究、区域创新以及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方面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寻找论文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部分是理论模块,包括论文的第3、4章。第3章将从需求视角出发,运用垄断竞争模型,在一个三部门框架下研究不同产业布局下创新的集聚形成,以及不同参数变化对创新空间集聚特征的影响。第4章将从供给视角出发,着重研究集聚的三种模式:专业化、多样化以及城市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理。 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包括论文的第5、6、7章。第5章以浙江省甬台温大部分低压电器类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检验集群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第6章是基于专利指标的实证研究。将分别做专利申请总量以及所包括的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三类型专利申请对专业化、多样化、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发展与二者的交互项的回归,具体检验产业集聚各要素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第7章是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利用DEA方法测算我国19个二位数行业30个省区的Malmquist指数,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两方面,反映技术创新。分别将各二位数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对该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多样化程度以及波特的竞争效应进行回归,分析不同行业条件下,专业化、多样化与竞争效应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差异及其原因。 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8章,结论及其启示。对全文研究结论进行概括提炼,针对我国的工业与创新空间布局,区域创新战略等提出相应思路与建议。 论文的主要结论是:(1)无论制造业处于集聚状态还是分散状态,当创新的交易费用满足一定条件时,创新均可能集聚在一个地区。(2)总体看,专业化对技术创新显示出一定的积极影响。随机前沿回归分析表明,集群内企业的确表现出了较高的技术效率;以专利指标为被解释变量的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区专业化对总的专利申请量、发明、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分行业Malmquist指数回归结果虽总体表明专业化对生产率提高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并未发现专业化对所有二位数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而且论文发现,专业化更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效率提高,而不太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3)多样化对总专利申请量、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均有积极意义,但对外观设计影响不显著。分行业的Malmquist指数回归表明多样化对不少行业生产率有正影响,但没有发现传统行业或是高新技术行业的多样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有显著一致的影响模式。(4)专利申请的一系列回归表明,城市发展对区域创新也有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城市发展考量方法导致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以城镇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衡量的城市发展水平对总专利申请量、发明与实用新型类专利申请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外观设计影响不显著。从分类规模城市来看,大规模城市对区域创新有显著影响,但中等规模城市影响不显著;另外,专业化与城市发展交互性对区域专利申请没有肯定的促进效应,而多样化与城市发展的交互作用对区域专利申请有比较显著的积极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1)新形势下应着力打造以沿海地区为创新集聚中心与龙头,普通制造业适度分散的区域工业布局与创新格局。将地区间协调发展与实现领先地区的优势功能统一起来。(2)地方政府有必要构建一套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在专业化集聚产业区发展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的轴心功能,构建多样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协同作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3)应重新审视我国工业布局与区域创新关系。虽然集聚一定,程度能带来创新方面的优势,但集聚本身并非一定导致相对更高的区域创新能力或生产率,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24;F20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设计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1.2.3 研究的界定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与不足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主要结论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2 文献回顾
2.1 产业集聚方面的研究
2.1.1 新经济地理相关研究与述评
2.1.2 马歇尔外部性相关研究
2.2 区域创新相关研究
2.2.1 企业创新
2.2.2 区域创新方面相关研究
2.3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关联研究
2.3.1 国外有关研究
2.3.2 国内有关研究
2.3.3 论文的切入点
3 工业布局与创新的空间集聚:基于需求视角的研究
3.1 现象观察与研究回顾
3.2 模型分析
3.2.1 制造业集聚条件下的创新集聚
3.2.2 制造业分散条件下的创新集聚
3.3 总结性评论
4 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基于供给视角的研究
4.1 企业创新
4.1.1 赢利与简单的企业创新决策模型
4.1.2 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
4.1.3 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
4.1.4 知识溢出的地理特性与企业创新
4.2 专业化集聚与区域创新
4.2.1 集群、邻近性与社会网络
4.2.2 集群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
4.2.3 专业化集聚与创新的不确定性
4.2.4 集聚的竞争效应与区域创新
4.2.5 集群与创新:抑制或促进
4.2.6 进一步的思考
4.3 多样化集聚、城市发展与区域创新
4.3.1 多样化与区域创新
4.3.2 城市发展与区域创新
4.3.3 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发展的交互性
4.4 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4.4.1 FDI与区域创新
4.4.2 大学与区域创新
4.5 本章小结
5 集群效应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5.1 模型与变量
5.1.1 模型
5.1.2 变量
5.2 分析结果
5.3 简要结论与讨论
6 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专利指标的研究
6.1 创新的衡量方法及其评价
6.2 专利内涵、类型、申请与批准
6.2.1 专利的含义及其类型
6.2.2 专利的申请与批准
6.3 专利的空间分布特征
6.4 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
6.4.1 专业化(SP)
6.4.2 多样化(DIV)
6.4.3 城市化及其交互项
6.4.4 部分控制项
6.4.5 数据来源与处理
6.5 实证分析
6.5.1 以城镇就业人口比例度量城市发展水平
6.5.2 以不同级别城市数量衡量城市发展水平
6.5.3 结论综合
6.6 结论及其对我国区域创新战略的启示
7 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影响:基于Malmquist指数研究
7.1 背景
7.2 测算模型与数据处理
7.2.1 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7.2.2 主要解释变量
7.2.3 数据说明与处理
7.3 数据描述
7.3.1 数据统计特征描述
7.3.2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特征分析
7.4 回归分析
7.4.1 专业化的作用
7.4.2 多样化的作用
7.4.3 竞争效应
7.5 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启示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1.1 需求效应与创新交易费用可能导致创新集聚的形成
8.1.2 集群与专业化集聚对企业与区域创新有一定促进作用
8.1.3 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创新
8.1.4 城市发展及其与专业化、多样化交互项对区域创新的贡献
8.2 对我国创新空间布局及其区域创新战略的启示
8.2.1 新形势下应着力打造以沿海地区为创新集聚中心与龙头,普通制造业适度分散的区域工业布局与创新格局
8.2.2 构建高效区域创新体制,充分发挥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协同作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8.2.3 重新审视我国工业布局与区域创新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62788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24;F20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设计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1.2.3 研究的界定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与不足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主要结论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2 文献回顾
2.1 产业集聚方面的研究
2.1.1 新经济地理相关研究与述评
2.1.2 马歇尔外部性相关研究
2.2 区域创新相关研究
2.2.1 企业创新
2.2.2 区域创新方面相关研究
2.3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关联研究
2.3.1 国外有关研究
2.3.2 国内有关研究
2.3.3 论文的切入点
3 工业布局与创新的空间集聚:基于需求视角的研究
3.1 现象观察与研究回顾
3.2 模型分析
3.2.1 制造业集聚条件下的创新集聚
3.2.2 制造业分散条件下的创新集聚
3.3 总结性评论
4 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基于供给视角的研究
4.1 企业创新
4.1.1 赢利与简单的企业创新决策模型
4.1.2 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
4.1.3 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
4.1.4 知识溢出的地理特性与企业创新
4.2 专业化集聚与区域创新
4.2.1 集群、邻近性与社会网络
4.2.2 集群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
4.2.3 专业化集聚与创新的不确定性
4.2.4 集聚的竞争效应与区域创新
4.2.5 集群与创新:抑制或促进
4.2.6 进一步的思考
4.3 多样化集聚、城市发展与区域创新
4.3.1 多样化与区域创新
4.3.2 城市发展与区域创新
4.3.3 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发展的交互性
4.4 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4.4.1 FDI与区域创新
4.4.2 大学与区域创新
4.5 本章小结
5 集群效应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5.1 模型与变量
5.1.1 模型
5.1.2 变量
5.2 分析结果
5.3 简要结论与讨论
6 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专利指标的研究
6.1 创新的衡量方法及其评价
6.2 专利内涵、类型、申请与批准
6.2.1 专利的含义及其类型
6.2.2 专利的申请与批准
6.3 专利的空间分布特征
6.4 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
6.4.1 专业化(SP)
6.4.2 多样化(DIV)
6.4.3 城市化及其交互项
6.4.4 部分控制项
6.4.5 数据来源与处理
6.5 实证分析
6.5.1 以城镇就业人口比例度量城市发展水平
6.5.2 以不同级别城市数量衡量城市发展水平
6.5.3 结论综合
6.6 结论及其对我国区域创新战略的启示
7 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影响:基于Malmquist指数研究
7.1 背景
7.2 测算模型与数据处理
7.2.1 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7.2.2 主要解释变量
7.2.3 数据说明与处理
7.3 数据描述
7.3.1 数据统计特征描述
7.3.2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特征分析
7.4 回归分析
7.4.1 专业化的作用
7.4.2 多样化的作用
7.4.3 竞争效应
7.5 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启示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1.1 需求效应与创新交易费用可能导致创新集聚的形成
8.1.2 集群与专业化集聚对企业与区域创新有一定促进作用
8.1.3 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创新
8.1.4 城市发展及其与专业化、多样化交互项对区域创新的贡献
8.2 对我国创新空间布局及其区域创新战略的启示
8.2.1 新形势下应着力打造以沿海地区为创新集聚中心与龙头,普通制造业适度分散的区域工业布局与创新格局
8.2.2 构建高效区域创新体制,充分发挥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协同作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8.2.3 重新审视我国工业布局与区域创新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海波;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宁;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D];清华大学;2010年
3 吕园苗;区域高技术产业多样性和专业化、知识溢出、区域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2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6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