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劳动形塑人的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2:54
   劳动与精神,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重要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关注的重要命题和理论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谱系中,劳动与精神关系思想有着十分深厚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现实价值。荦荦大者计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体力劳动是消除所有社会病毒的思想”,“教育和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等观点,大致勾画出劳动形塑人的精神关系轮廓。 卓越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洗礼后,也一直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探寻劳动形塑精神理论真谛,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形塑人的精神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形塑精神的中国化样态。这一样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种样态。理论样态就是几代卓越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的系统理论,包括:劳动锻造人的阶级品质思想;劳动培育人的丰富情感思想以及劳动实现人的欲望思想。实践样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身作则,在带领广大人民致力于践行上述理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等权利的实现和普及。这反过来又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 在当代,随着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出现的新变化,由此带来了人的意识、情感、欲望等各方面的新变化。如何消解在当代新的劳动形态中再次出现的对客体他者的统治和贬低,最终实现创造物质与教化人的统一,这需要结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批判,对当代中国出现的资本统治劳动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因此,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批判,思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精神建设实践的实现条件,并寻找通达这一目标的路径。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F240;A8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劳动形塑精神的国外研究综述
        1.3.2 劳动形塑精神的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1.5 研究方法和路径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路径
    1.6 基本概念界定与辨析
        1.6.1 实践
        1.6.2 生产
        1.6.3 劳动
        1.6.4 精神
        1.6.5 形塑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劳动形塑精神的经典创建
    2.1 劳动生成人的意识
        2.1.1 生存劳动决定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2.1.2 产生主体性的生产劳动形成实践理性
        2.1.3 自由劳动是实现美好价值的途径
    2.2 劳动生成人的情感
        2.2.1 道德感“退化”源于异化劳动
        2.2.2 理智感强化滥觞于劳动分工
        2.2.3 审美感确立发轫于劳动过程
    2.3 劳动生成人的欲望
        2.3.1 生存劳动是自我持存欲望满足的基础
        2.3.2 生产劳动是自我发展欲望实现的手段
        2.3.3 自由劳动是自我超越欲望达成的途径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形塑精神的理论传承
    3.1 劳动锻造人的阶级意识
        3.1.1 劳动锻造阶级品质
        3.1.2 劳动培育节俭意识
        3.1.3 劳动培育平等意识
    3.2 劳动培育人的丰富情感
        3.2.1 劳动培育尊崇劳动的个人情感
        3.2.2 劳动培育热爱人民的阶级情感
        3.2.3 劳动培育理性爱国的民族情感
    3.3 劳动实现人的欲望
        3.3.1 致力于实现生存权思想
        3.3.2 努力发展各项权利思想
第四章 劳动形塑精神的中国化现实观照
    4.1 人的意识的成功培育
        4.1.1 阶级品质的培养和强化
        4.1.2 主人翁意识的培育和提升
        4.1.3 节俭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4.1.4 平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4.2 人的情感培育的成功典范
        4.2.1 尊崇劳动的个人情感培育
        4.2.2 热爱人民的阶级情感培育
        4.2.3 理性爱国的民族情感培育
    4.3 践行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成功
        4.3.1 生存权的普遍实现
        4.3.2 发展权的广泛获得
第五章 劳动形塑精神理论和实践的当代反思
    5.1 劳动形塑精神理论的当代发展
        5.1.1 发展劳动形塑精神理论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5.1.2 发展劳动形塑精神理论的当代价值
    5.2 劳动形塑精神实践问题的当代呈现
        5.2.1 劳动异化的普遍性和共时性
        5.2.2 阶层冲突转向阶级抗争
        5.2.3 “思想市场”的越位和哑音
    5.3 劳动形塑精神理论的当代反思
        5.3.1 消解对他者的统治和贬低
        5.3.2 创造物与教化人的统一达致
        5.3.3 超验价值的最终实现
    5.4 劳动形塑精神实现的当代路径
        5.4.1 着力推进公民现代意识的培育
        5.4.2 做实做强的人民主体地位原则
        5.4.3 大力发挥劳动的意识形态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祖德;;劳动、性别、身体与文化政治——论“十七年”文学的“劳动”叙述及其情感与形式[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金冲及;;谈谈新中国的“前30年”[J];党的文献;2009年05期

3 卢之超;80年代那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04期

4 王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抵御执政风险的思想与实践[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01期

5 周穗明;后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西方阶级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论述评(上)[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卢黎歌;薛华;;试论爱国精神表达的情感与理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2期

7 俞吾金;;论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永华;;百万干部下放劳动始末[J];党史纵览;2009年12期

9 王永华;;1957年,百万干部下放劳动始末[J];传承;2010年07期

10 杨兰英;;论毛泽东的劳动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2873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73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b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