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06:55
黄河流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作用的特殊区域。研究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和规律,对于优化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关于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专门研究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成果很少,尤其缺乏全面、系统地研究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成果。 本文针对重点研究了以下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态势,二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机制。在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态势方面,本文在测度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程度和识别黄河流域经济空间组织型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状态及过程。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90-2006年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态势进行了总体评价。在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方面,鉴于目前学术界对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的研究有多个视角,尚未形成统一的解释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从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的内涵出发,以经济增长要素的相关理论和分工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分析的理论框架。运用这个理论框架,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要素禀赋决定作用机制、分工传导作用机制和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本文的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是区域经济空间分化的状态和过程,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态势是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状态和区域经济空间分异过程的统一。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状态的变化构成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过程。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状态涉及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程度和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两个方面。经济空间组织型式是构成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的基本结构形态,是按形态、结构和特征的不同划分的经济空间组织类别。 要素禀赋、分工与集聚之间存在耦合互动关系。受此关系的支配,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有3个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的机制,即要素禀赋决定作用机制、分工传导作用机制和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1990-2006年,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呈现日趋加剧的态势,当前黄河流经济空间格局明显不均衡。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日趋加剧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域的东部地区在流域经济增长中的相对地位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在流域经济增长中的相对地位逐步下降,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水平的分异日趋加剧;二是中西部地区内内蒙古和河南在流域经济增长中的相对地位逐步提高,其它省区在流域经济增长中的相对地位逐步下降,中西部地区内经济增长水平的分异日趋加剧。当前,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程度已处于偏高状态,经济空间格局明显不均衡。在流域内,东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强,东部地区经济空间已出现多核心—边缘结构,呈现一定程度的均衡化趋势。中西部地区经济空间中只存在少量经济核心和增长轴,经济实力较弱。在中西部地区内,内蒙古和河南经济实力较强,其它省区的经济实力较弱。 1990-2006年,黄河流域要素禀赋空间分异日趋加剧,当前要素禀赋空间格局明显不均衡,要素禀赋空间分异态势与经济空间分异态势相对吻合。而且,黄河流域要素禀赋、分工与集聚的耦合互动关系明显存在,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受要素禀赋决定作用机制、分工传导作用机制和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支配。其一,黄河流域各单要素禀赋的空间分异对经济空间分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要素禀赋的空间分异对经济空间分异起决定作用。其二,黄河流域分工水平的空间分异在综合要素禀赋空间分异与经济空间分异之间起传导作用,黄河流域综合要素禀赋空间分异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决定作用通过分工水平的空间分异实现。其三,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过程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初始状态或发生质变后的经济空间分异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逐步强化的过程,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过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循环累积因果特性。 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取得的新进展是,设计了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态势评价方法,该方法亦可用于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态势的评价;构建了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分析的理论框架,在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的系统分析和动态分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揭示了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特征和机制,为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案例支持。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127;F224
【部分图文】:
16图1-2 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资料来源:底图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全国县级地图,地级行政区按照2006年中国行政区划对县域合并得到。图 1-3 黄河流域的范围注:图中 1-73 个数字是 73 个地区的编码
黄河流域的范围注:图中1-73个数字是73个地区的编码
图 3-2 观察年份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型式图 3-2 反映了黄河流域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空间关联型式的变化情况,具体阐述如下。(1)1990 年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型式1990 年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型式是,乌海、淄博和东营 3 个地区为“显著 HH”型,海南、海西、银川、石嘴山、巴彦淖尔、阿拉善、阳泉、济南和莱芜 9 个地区为“HH”型,兰州为“显著 HL”型,阿坝、包头、太原、朔州和西安 5 地区为“HL”型,定西、天水、平凉、庆阳、固原和榆林 6 个地区为“显著 LL”型,白银、临夏、陇南、甘南、临汾、铜川、咸阳、渭南、延安、商丘和菏泽 11 个地区为“LL”型,玉树、武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晋中、忻州、泰安、德州、聊城和滨州 10 个地区为“LH”型,西宁、海东、海北、黄南、果洛、吴忠、中卫、呼和浩特、大同、长治、晋城、运城、吕梁、宝鸡、商洛、郑州、开封、洛阳、安阳、鹤壁、新乡、濮阳、三门峡、焦作、济源、青岛、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8891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127;F224
【部分图文】:
16图1-2 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资料来源:底图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全国县级地图,地级行政区按照2006年中国行政区划对县域合并得到。图 1-3 黄河流域的范围注:图中 1-73 个数字是 73 个地区的编码
黄河流域的范围注:图中1-73个数字是73个地区的编码
图 3-2 观察年份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型式图 3-2 反映了黄河流域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空间关联型式的变化情况,具体阐述如下。(1)1990 年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型式1990 年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型式是,乌海、淄博和东营 3 个地区为“显著 HH”型,海南、海西、银川、石嘴山、巴彦淖尔、阿拉善、阳泉、济南和莱芜 9 个地区为“HH”型,兰州为“显著 HL”型,阿坝、包头、太原、朔州和西安 5 地区为“HL”型,定西、天水、平凉、庆阳、固原和榆林 6 个地区为“显著 LL”型,白银、临夏、陇南、甘南、临汾、铜川、咸阳、渭南、延安、商丘和菏泽 11 个地区为“LL”型,玉树、武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晋中、忻州、泰安、德州、聊城和滨州 10 个地区为“LH”型,西宁、海东、海北、黄南、果洛、吴忠、中卫、呼和浩特、大同、长治、晋城、运城、吕梁、宝鸡、商洛、郑州、开封、洛阳、安阳、鹤壁、新乡、濮阳、三门峡、焦作、济源、青岛、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谭会慧;区域空间分异格局下的“弱市强县”发展路径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金龙;汾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8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78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