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问题博弈分析
【学位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224.32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
第二章 公司治理理论与商业银行治理模式
第一节 公司治理的内涵与目的
一、“股东至上”理论与“利益相关者至上”理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背景
二、“股东至上”理论与“利益相关者至上”理论的利弊分析
三、公司治理的目的与控制权分配
第二节 所有权与控制权
一、企业所有权
二、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分配(股权分散情况下的经营者控制)
三、所有者之间的权力分配(股权集中情况下的大股东控制)
第三节 委托代理理论与经营者激励约束
一、委托代理关系的利与弊
二、代理成本
三、委托代理模型
四、经营者激励约束
第四节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一、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特殊性
二、商业银行治理模式
第三章 中国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中国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变迁概况
第二节 金融交易中产权安排的重要性
一、分析前提
二、博弈模型及其均衡
三、风险函数及相关命题
四、不同假设下的不同结论
五、产权安排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单一所有权结构
一、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单一所有权的特点
二、国有商业银行单一所有权的弊端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多元化所有权结构
一、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国际比较
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
三、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体制回归”问题
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的国有股份比例问题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控制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控制权问题
一、控制权形式
二、控制权收益
三、商业银行控制权模式国际比较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结构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权力分配
二、我国商业银行控制权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国家控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控制权归属
二、国家控制下商业银行对国有和非国有经济的差别金融待遇
三、商业银行国家控制的经济效应分析模型
第四节 商业银行控制权的合理分配
一、确立贯彻全行的战略目标和准则,明确界定各岗位的职责
二、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多股制衡机制
三、塑造董事会的核心地位,确立独立的集体决策机制
四、确保高级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五、保持商业银行适当的透明度
附录4-1(商业银行国家控制的经济效应模型推导)
第五章 中国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结构
一、商业银行所有者与总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二、上级银行与下级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
一、委托代理关系模糊
二、委托代理链条过长
三、委托代理关系激励不足和约束软化
第三节 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长期博弈模型
一、分析前提
二、基本函数关系
三、效用函数
四、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其均衡解
五、商业银行有效委托代理机制的构建
第四节 改善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建议
一、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单一化、明确化
二、建立较为完善的银行经理阶层培育机制和考核机制
三、改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
四、加强对经理层的监督,完善商业银行约束机制
附录5-1(经营者收益的确定性等值推导)
附录5-2(经营者最优行动选择推导)
第六章 我国现代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第一节 激励约束机制理论概述
一、西方企业激励理论
二、我国激励约束机制理论研究
三、小结
第二节 国际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比较
一、国外商业银行报酬机制比较
二、商业银行控制权机制
三、商业银行声誉机制
四、商业银行市场竞争机制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现状和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特点与管理者地位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激励和行政激励
三、商业银行行政激励的局限性与改革目标
第四节 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经济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一、商业银行经济激励基本模型
二、商业银行经济激励方案效果比较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激励约束模式设计的基本思路
第五节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条件
一、制度环境
二、法律体制
三、金融产品市场
四、资本市场
五、经理人市场
第七章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产权结构优先与市场结构优先
一、转轨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与探索
二、以产权制度改革带动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的转变
三、通过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方式的改革
第二节 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综合对比分析博弈模型
一、金融市场管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
二、金融市场管制下的私有商业银行
三、金融市场自由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
四、模型对比分析及基本结论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利用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优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
二、逐步建立竞争性的银行体系,以竞争机制促进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
三、加强金融监管,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兆麟;曾孟佳;;供应链信息系统应用的治理机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2 刘开华;;基于风险价值方法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模型研究[J];财会研究;2011年12期
3 王京朝;;权益乘数在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4 韩超;张跃东;杨济瑞;;浅析双鸭山煤矿沉陷区治理机制的效益成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5 何志强;;浅谈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6 王聪贤;;农村社区环境治理机制初探[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7 黄旭;;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的核心[J];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8 胡继凤;;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8期
9 刘英;张旭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外部效率: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2期
10 明洁;王忱忱;盛永祥;;商业银行应对出口船舶融资的博弈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中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问题博弈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4年
2 郭铭文;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4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5 袁宜;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何亮;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D];暨南大学;2005年
9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10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我国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赵巍;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探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付金环;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田榕榕;论金融海啸中商业银行盈利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烜;商业银行发放政府类投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闫博;基于模糊Borda数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丁武民;某商业银行金融部的架构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运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鸾;商业银行基于服务营销的品牌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杨嘉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法律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6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8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