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城际融合视角的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进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03:51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显然,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与发展正好契合了这一重要决策。由于城市群城际关联作用的特殊性,在武汉城市圈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须用一种有别于单体城市城市化发展的研究视角,从群体城市的角度思考其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本文力图在城际融合的视野观照下,揭示出武汉城市圈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演化规律与产业布局规律,为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的和谐推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文共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写作背景、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城市群与城市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巡礼式总结,并明确指出了本文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首先对城际融合、城市群与城市圈、新型城市化等核心概念进行了阐释。然后对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次
图目次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写作背景与选题依据
        一、中部地区区域发展政策的重大调整
        二、区域性城市圈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
        三、武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节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城市群与城市化研究综述
        一、城市化内涵的认知与解读
        二、城市化问题不同的研究视角
        三、城市群与区域性中心城市问题研究
        四、城市化问题专题研究
        五、研究评述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论文研究的分析方法
        三、论文研究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城际融合
        二、城市群与城市圈
        三、新型城市化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城市化进程一般规律
        二、区域经济学理论
        三、城市地理学理论
        四、城市管理学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的现状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区域性城市群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国外区域性城市群发展概况
        二、国外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国内区域性城市群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国内区域性城市群发展概况
        二、国内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国内外区域性城市群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启示
        一、动态规划是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指南针
        二、组织协调是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推进器
        三、宏观调控是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方向盘
第四章 武汉城市圈城市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一、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历史沿革
        二、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差异分析
        一、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综合城市化水平分析
        二、武汉城市圈城市化系统协调性分析
        三、武汉城市圈城市流强度分析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诊断
第五章 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中城际融合的动力机制与调控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中城际融合的驱动因素
        一、城市圈城市化的一般动力因素及其生成机制
        二、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中城际融合的驱动力分析
        三、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中城际关系的博弈分析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中城际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中城际融合的动力作用机理
        二、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中城际融合的动力调控机制
第六章 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过程中城际融合的空间规律定量分析
    第一节 基于分形理论的武汉城市圈城市化现状的空间结构规律
        一、Zipf维数及其地理意义
        二、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
    第二节 基于武汉空间自相关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时空演化规律
        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的指标及其地理意义
        二、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水平时空演变规律实证分析
        三、基于空间关联分析的武汉城市圈城市化空间结构规律
第七章 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抉择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产业分布的杜能结构
        一、农业区位论及杜能结构
        二、城市化与杜能结构的关系
        三、武汉城市圈的杜能结构分析
    第二节 基于模糊聚类和Nelso模型的武汉城市圈产业空间抉择
        一、城市化与产业选择
        二、模糊聚类与Nelso模型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空间抉择
第八章 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政策体制创新战略
        一、政策体制创新的内涵
        二、政策体制创新的战略举措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共生融合战略
        一、空间共生融合的引导策略
        二、空间共生融合的框架构想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协调分工战略
        一、产业协调分工的引导策略
        二、产业协调分工的战略思路
    第四节 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目标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举措
    第五节 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综合利用战略
        一、土地综合利用的策略体系
        二、土地综合利用的战略举措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都市圈战略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J]. 吴洪凯.  河北学刊. 2009(05)
[2]试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蒋欣.  生态经济. 2009(09)
[3]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J]. 丁莹.  特区经济. 2009(07)
[4]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动因与演变的经济分析[J]. 张振坤,牛建军,韩毅.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4)
[5]知识经济与“两型社会”的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 沈道权,王娅.  城市问题. 2009(02)
[6]安徽省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J]. 张学良,周加来.  财贸研究. 2009(01)
[7]世界典型城市群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刘友金,王玮.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8]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几点思考[J]. 刘新华.  系统科学学报. 2009(01)
[9]大城市群中城际关系及场效应初探——兼论长三角地区新型城市化框架[J]. 徐伟荣.  现代经济探讨. 2008(12)
[10]从武汉城市圈建设看产业结构调整[J]. 彭晓晴.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8)

博士论文
[1]产业集聚、扩散与城市化发展[D]. 吕力.武汉大学 2005
[2]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D]. 苗建军.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城市化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D]. 魏珊珊.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哈尔滨都市圈城市化动力机制及其模式研究[D]. 刘向阳.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 金学惠.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郑建朝.大连理工大学 2008
[5]基于武汉城市圈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 王小增.中国地质大学 2007
[6]长春市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研究[D]. 王国志.东北师范大学 2007
[7]武汉城市圈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D]. 李辉.华中科技大学 2007
[8]城市群下城市发展定位的博弈分析[D]. 刘元林.中南大学 2006
[9]东北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与调控研究[D]. 王越.东北师范大学 2006
[10]大连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初步研究[D]. 鲍文玉.辽宁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896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96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0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