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机制及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13:50
基于国际产业大转移、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困境,及企业跨区域发展方兴未艾的现实背景,及当前关于集群研究多停留在集群内部,并将集群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背景,本论文选择“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机制及模式研究”作为研究题目。通过本论文研究,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跨区域发展将对集群企业带来怎样的结果即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效应是什么?(2)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将怎样受权变因素的影响即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的权变机制是怎样的?(3)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模式选择是否有一定规律性?为了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本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采用了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分析、企业调查等研究方式。具体讲,本论文主要对下面三个内容进行了展开研究。内容一: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效应研究。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后,将在本地和异地形成两个网络:本地网络和异地网络。两个网络都将产生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种效应共同作用,将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本文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提出假设,归纳模型,设计问卷,并主要以浙江杭州、宁波、绍兴、台州和金华等地典型产业集群发放问卷,收集有效问卷327份,并用SPSS10.0和AMOS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验...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1.4.1 技术路线
1.4.2 章节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2.1.1 产业集群特征
2.1.2 产业集群分类
2.1.3 产业集群理论发展
2.1.4 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源泉
2.2 企业的跨区域发展
2.2.1 跨区域发展的定义
2.2.2 跨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
2.2.3 跨区域发展的途径
2.2.4 跨区域发展的绩效
2.3 走出集群的束缚: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
2.3.1 集群企业的困境
2.3.2 全球化背景下的集群企业
2.3.3 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效应研究
3.1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献回顾
3.2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操作性研究:本地/异地网络嵌入特征分析
3.2.1 关系强度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3.2.2 网络规模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应研究
3.3 研究设计
3.3.1 研究假设
3.3.2 研究模型
3.3.3 变量测度
3.3.4 数据来源与说明
3.3.5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3.6 信度与效度检验
3.3.7 基于结构方程建模的假设检验
3.3.8 主要结论
3.4 验证性案例分析:以浙江永康集群企业为例
3.5 本章小结
4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权变机制研究
4.1 现阶段沿海区域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权变思想的提出
4.2 关于企业网络特征的权变理论的相关研究
4.3 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的权变机制研究
4.3.1 集群企业跨区域网络化模式的权变机制文献回顾
4.3.2 研究启示
4.4 研究设计
4.4.1 变量选择
4.4.2 研究假设
4.4.3 研究模型
4.4.4 数据分析
4.5 主要研究结论及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模式研究
5.1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典型案例
5.1.1 康恩贝集团
5.1.2 美特斯邦威
5.1.3 德力西集团
5.1.4 浪莎集团
5.1.5 奥康集团
5.1.6 康祺电器
5.1.7 新中源陶瓷
5.1.8 颐佳爱家居
5.1.9 奥克斯集团
5.1.10 金凤凰家具
5.1.11 小结
5.2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模式选择
5.3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5.4 集群企业跨区域整合机制
5.4.1 纵向分工协作机制
5.4.2 横向合作互补机制
5.4.3 资源共享机制
5.4.4 集体学习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6.2.1 理论贡献
6.2.2 实践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一个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 朱建安,周虹. 科研管理. 2008(01)
[2]内地出口生产型企业“外迁”问题研究[J]. 翟士军. 商业研究. 2007(08)
[3]基于协同创新的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关系研究[J]. 胡恩华,刘洪. 科学管理研究. 2007(03)
[4]技术变迁对产业集群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J]. 张慧,张茂德. 求实. 2007(02)
[5]国外企业迁移研究综述[J]. 王业强. 经济地理. 2007(01)
[6]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升级——以浙江慈溪、义乌、桐乡典型产业集群为例[J]. 江青虎,颜清阳,张慧. 经济地理. 2007(01)
[7]嵌入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 王立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7(01)
[8]企业跨区域发展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转型[J]. 王晓娟,陈建军. 学术月刊. 2006(10)
[9]浙商的“外迁”与“反哺”——基于从“浙江经济”到“浙江人经济”的实证分析[J]. 向荣. 中国工业经济. 2006(10)
[10]浙江民企迁徙的态势特点[J]. 杜伟锦,黄冬梅. 浙江经济. 2006(16)
博士论文
[1]基于匹配视角的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研究[D]. 吴波.浙江大学 2007
[2]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集体学习机制研究[D]. 江青虎.浙江大学 2007
[3]网络、嵌入性与集群生命周期研究[D]. 林竞君.复旦大学 2005
[4]基于共享性资源观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 耿帅.浙江大学 2005
[5]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吴强军.浙江大学 2004
[6]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D]. 马建会.暨南大学 2004
[7]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 李正卫.浙江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全球制造网络中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王炯.浙江大学 2006
[2]企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嵇登科.浙江大学 2006
[3]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机理和模式研究[D]. 杜静.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74977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1.4.1 技术路线
1.4.2 章节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2.1.1 产业集群特征
2.1.2 产业集群分类
2.1.3 产业集群理论发展
2.1.4 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源泉
2.2 企业的跨区域发展
2.2.1 跨区域发展的定义
2.2.2 跨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
2.2.3 跨区域发展的途径
2.2.4 跨区域发展的绩效
2.3 走出集群的束缚: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
2.3.1 集群企业的困境
2.3.2 全球化背景下的集群企业
2.3.3 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效应研究
3.1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献回顾
3.2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操作性研究:本地/异地网络嵌入特征分析
3.2.1 关系强度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3.2.2 网络规模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应研究
3.3 研究设计
3.3.1 研究假设
3.3.2 研究模型
3.3.3 变量测度
3.3.4 数据来源与说明
3.3.5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3.6 信度与效度检验
3.3.7 基于结构方程建模的假设检验
3.3.8 主要结论
3.4 验证性案例分析:以浙江永康集群企业为例
3.5 本章小结
4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权变机制研究
4.1 现阶段沿海区域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权变思想的提出
4.2 关于企业网络特征的权变理论的相关研究
4.3 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的权变机制研究
4.3.1 集群企业跨区域网络化模式的权变机制文献回顾
4.3.2 研究启示
4.4 研究设计
4.4.1 变量选择
4.4.2 研究假设
4.4.3 研究模型
4.4.4 数据分析
4.5 主要研究结论及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模式研究
5.1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典型案例
5.1.1 康恩贝集团
5.1.2 美特斯邦威
5.1.3 德力西集团
5.1.4 浪莎集团
5.1.5 奥康集团
5.1.6 康祺电器
5.1.7 新中源陶瓷
5.1.8 颐佳爱家居
5.1.9 奥克斯集团
5.1.10 金凤凰家具
5.1.11 小结
5.2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模式选择
5.3 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5.4 集群企业跨区域整合机制
5.4.1 纵向分工协作机制
5.4.2 横向合作互补机制
5.4.3 资源共享机制
5.4.4 集体学习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6.2.1 理论贡献
6.2.2 实践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一个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 朱建安,周虹. 科研管理. 2008(01)
[2]内地出口生产型企业“外迁”问题研究[J]. 翟士军. 商业研究. 2007(08)
[3]基于协同创新的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关系研究[J]. 胡恩华,刘洪. 科学管理研究. 2007(03)
[4]技术变迁对产业集群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J]. 张慧,张茂德. 求实. 2007(02)
[5]国外企业迁移研究综述[J]. 王业强. 经济地理. 2007(01)
[6]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升级——以浙江慈溪、义乌、桐乡典型产业集群为例[J]. 江青虎,颜清阳,张慧. 经济地理. 2007(01)
[7]嵌入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 王立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7(01)
[8]企业跨区域发展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转型[J]. 王晓娟,陈建军. 学术月刊. 2006(10)
[9]浙商的“外迁”与“反哺”——基于从“浙江经济”到“浙江人经济”的实证分析[J]. 向荣. 中国工业经济. 2006(10)
[10]浙江民企迁徙的态势特点[J]. 杜伟锦,黄冬梅. 浙江经济. 2006(16)
博士论文
[1]基于匹配视角的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研究[D]. 吴波.浙江大学 2007
[2]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集体学习机制研究[D]. 江青虎.浙江大学 2007
[3]网络、嵌入性与集群生命周期研究[D]. 林竞君.复旦大学 2005
[4]基于共享性资源观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 耿帅.浙江大学 2005
[5]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吴强军.浙江大学 2004
[6]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D]. 马建会.暨南大学 2004
[7]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 李正卫.浙江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全球制造网络中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王炯.浙江大学 2006
[2]企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嵇登科.浙江大学 2006
[3]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机理和模式研究[D]. 杜静.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74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97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