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上市公司终极股东隧道行为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13:40
  迄今为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尚不足二十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各项法规、制度尚不够完善,这就给各类终极股东对上市公司采取隧道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终极股东的隧道行为是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痼疾”。终极股东通过构建“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形成了少数人控制。进而终极股东利用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背离,隐藏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背后,对上市公司采取转移资产,损害上市公司价值,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隧道行为。终极股东的隧道行为违反了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严重地损害了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各类终极股东的隧道行为的治理,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论文以2007年12月31日前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监督与防范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的隧道行为为主题。采取以实证研究为主、规范研究为辅的方法。在国外学者LLSV等人与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发生隧道行为的上市公司沿控制链追溯到其终极股东,深入地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治理问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选题依据
    0.2 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0.3 选题意义
    0.4 研究框架
1 研究综述
    1.1 国外有关终极股东及隧道行为治理的研究
    1.2 国内有关终极股东及隧道行为治理的研究
    1.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2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
    2.1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表现形式
        2.1.1 非公平关联购销
        2.1.2 无偿占用上市公司现金
        2.1.3 高额现金股利
        2.1.4 违规担保
        2.1.5 虚假出资
    2.2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危害性
        2.2.1 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下降
        2.2.2 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急剧下降
        2.2.3 加剧了股市的泡沫化与投机性
    2.3 本章小结
3 上市公司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内在动因
    3.1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收益
        3.1.1 终极股东的直接收益
        3.1.2 终极股东间接收益
    3.2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成本
        3.2.1 终极股东投资上市公司的机会成本
        3.2.2 资产集中的风险成本
        3.2.3 终极股东监督上市公司的成本
        3.2.4 声誉受损的成本和违法违规成本
    3.3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内在动因的数理解析
        3.3.1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收益函数
        3.3.2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两权分离度动因
    3.4 本章小结
4 上市公司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外部制度根源
    4.1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组织制度根源
        4.1.1 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演进
        4.1.2 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下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
    4.2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产权性质根源
        4.2.1 国有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产权性质根源
        4.2.2 民营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制度根源
    4.3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法制环境根源
        4.3.1 国内不同地区法制环境的差异
        4.3.2 法制环境差异对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影响
    4.4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制度根源的实证检验
        4.4.1 论假设
        4.4.2 实证分析及结果
        4.4.3 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上市公司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识别
    5.1 研究回顾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既有实证研究的不足
        5.2.2 研究设计
    5.3 实证分析
        5.3.1 研究假设
        5.3.2 样本选择
        5.3.3 研究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5.3.4 实证模型
        5.3.5 结果分析
        5.3.6 研究结论与启示
    5.4 本章小结
6 上市公司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抑制因素分析
    6.1 内部治理的抑制因素
        6.1.1 独立董事
        6.1.2 审计委员会
        6.1.3 公司规模
    6.2 外部治理的抑制因素
        6.2.1 交叉上市
        6.2.2 机构投资者
        6.2.3 终极股东任职情况
        6.2.4 银行债权
    6.3 实证检验
        6.3.1 研究假设
        6.3.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6.3.3 变量选择及模型
        6.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6.3.5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治理对策
    7.1 增加终极股东隧道行为成本的制度安排
    7.2 降低终极股东隧道行为收益的制度安排
    7.3 识别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预警与监控
    7.4 强化对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抑制因素的制度安排
8 研究的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
    8.3 研究的局限性
    8.4 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控制权收益悖论与超控制权收益——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一个新的理论解释[J]. 刘少波.  经济研究. 2007(02)
[2]管理层融资收购与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J]. 申明浩,苏晓华.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01)
[3]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动机与战略选择[J]. 申明浩,苏启林.  软科学. 2006(06)
[4]最终所有权性质、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李善民,周木堂,余鹏翼.  管理科学. 2006(05)
[5]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效果分析——基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证据[J]. 罗党论,唐清泉.  南方经济. 2006(09)
[6]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J]. 王明琳,周生春.  管理世界. 2006(08)
[7]公司治理与掏空[J]. 高雷,何少华,黄志忠.  经济学(季刊). 2006(03)
[8]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分析[J]. 宋献中,李源.  财会月刊. 2006(18)
[9]掏空、合谋与独立董事报酬[J]. 董志强,蒲勇健.  世界经济. 2006(06)
[10]家族金字塔控股结构存在原因探析[J]. 王明琳,周生春.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02)

博士论文
[1]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公司治理:基于契约理论的研究[D]. 苏启林.暨南大学 2004
[2]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研究[D]. 余明桂.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74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974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