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非家庭化转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13:26
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相配套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但是,在我国,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转换,人口城乡结构转换又滞后于就业结构转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与其家庭的城市化不配套是结构转换不协调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近两亿转移劳动力中的80%采用的是非家庭化的转移方式,家庭的生活重心保留在农村,这些转移劳动力预期自己年老、生病、失业时将会返回农村,他们在城市只能维持暂居状态。这种转移方式与其他国家发展过程给我们的启示和经典理论给我们的指引完全不相同。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家庭迁移决策模型来分析农民工的非家庭化迁移现象:家庭追求工资收益、财产收益、公共服务收益、家庭团聚收益在内的目标函数最大化。在目前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制度约束和市场条件下,工资收入最大化要求劳动力离乡外出;农户家庭的承包地、住房等财产不能自由参与市场交易;公共服务城乡分隔,地域分隔;后两种收益的非流动性要求家庭留在户籍地。从收益最大化角度,农户家庭的决策结果是:劳动能力强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劳动能力弱的家庭成员留在农村,照顾承包地和住房,并获取农村政府提供的微薄但聊胜于无的公共服务。家庭人口被分割为外出者...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目标与关键问题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标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框架结构
1.5 核心观点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不足
1.7 基本概念界定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2.1.1 宏观结构理论
2.1.2 微观理论
2.1.3 对国外理论的简单评述
2.2 国内的研究综述
2.2.1 对劳动力流动动因的研究
2.2.2 对劳动力流动的障碍的研究
2.2.3 对劳动力流动效应的研究
2.2.4 对国内理论研究的简单评价
2.3 本章小结
3 经济增长、劳动力产业转移与人口城市化
3.1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动
3.1.1 配第-克拉克定理
3.1.2 库兹涅茨法则
3.1.3 霍夫曼定理
3.1.4 钱-塞发展模型
3.2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基于聚集经济的理解
3.2.1 城市和城市化的含义
3.2.2 聚集经济: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3.2.3 聚集经济的来源
3.2.4 分工、专业化与报酬递增促进城市发展
3.2.5 城市促进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化
3.2.6 城市与交易效率提高
3.3 本章小结
4 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转移:人口城市化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化
4.1 建国以来我国的结构变化概况
4.1.1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结构变化概况
4.1.2 市场经济时期我国的结构变化概况
4.2 我国结构变化的特征
4.2.1 “重演法”看我国的结构变化
4.2.2 与钱纳里标准结构的对比
4.3 人口城市化率滞后于就业结构转变
4.4 本章小结
5 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家庭迁移脱节
5.1 关于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
5.1.1 永久性迁移、非永久迁移与家庭迁移
5.1.2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相关研究
5.1.3 理想:永久性迁移还是非永久性迁移?
5.1.4 农民工的家庭城市迁移意愿
5.2 家庭迁移滞后的宏观表现
5.2.1 劳动力个人外出与举家迁移
5.2.2 分年龄段城镇化率的总体情况
5.2.3 儿童与老人的城镇化率
5.2.4 男女城镇化率的差异
5.3 留守人口情况
5.3.1 留守老人数量
5.3.2 留守儿童数量
5.3.3 留守妇女数量
5.4 农民工在城市的实际居留时间
5.5 农民工在城市的实际居住状况
5.6 本章小结
6 家庭决策下的非家庭化转移理论
6.1 家庭迁移还是分离迁移?
6.2 农民的理性
6.3 微观迁移决策模型的发展
6.3.1 个人决策模型
6.3.2 家庭迁移决策模型
6.4 二元背景下的非家庭化迁移理论模型
6.4.1 前提假设
6.4.2 家庭成员
6.4.3 家庭效用函数
6.4.4 家庭预算约束
6.4.5 家庭效用最大化问题及其解
6.5 本章小结
7 劳动力非家庭化转移的实证分析
7.1 计量方法的选择
7.2 数据来源与样本构成
7.2.1 调查方法
7.2.2 样本结构分析
7.3 特征变量选择及说明
7.4 计量结果及分析
7.5 家庭分离迁移的制度原因的深入考察
7.5.1 户籍制度
7.5.2 农村财产制度
7.5.3 公共服务制度
7.6 本章小结
8 劳动力非家庭化转移的效应分析
8.1 劳动力转移的正面效应
8.2 对家庭的微观影响
8.2.1 对留守老人的影响
8.2.2 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8.2.3 对留守妇女的影响
8.2.4 对迁出者的影响
8.3 对土地的影响
8.3.1 土地的生产功能与保险功能
8.3.2 家庭迁移困难固化土地保障功能
8.3.3 家庭对土地保障的依赖降低土地利用效率
8.3.4 家庭难以退出妨碍土地的规模经营
8.3.5 农村住房与城乡建设用地的错误配置
8.4 家庭迁移困难阻碍城市化进程
8.4.1 家庭人口未迁移直接缩减人口城市化规模
8.4.2 家庭迁移困难缩小劳动力转移规模
8.5 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8.5.1 家庭迁移困难加重了迁出地农业的弱质性
8.5.2 劳动力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收入增长贡献不平衡
8.5.3 家庭迁移困难对公共产品供求的影响不平衡
8.6 对产业聚集的负面影响
8.7 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的影响
8.8 本章小结
9 三位一体的制度及其配套改革
9.1 农民工家庭的两部门生存与三位一体的制度
9.2 单独的户籍制度改革难以深入
9.3 土地是农民的财产而不仅仅是社会保障的替代品
9.4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家庭迁移的关键
9.4.1 城乡居民公共服务不均等
9.4.2 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国家
9.4.3 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应该均等化
9.5 户籍、土地、公共服务制度的配套改革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J]. 贺聪志,叶敬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农户行为选择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34个区县大样本调查数据[J]. 罗光莲,关丽丽,骆东奇,魏朝富. 开发研究. 2009(02)
[3]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的关系——基于山东省2421位农业转移劳动力调查资料的分析[J]. 张务伟,张福明,杨学成. 中国农村经济. 2009(03)
[4]基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视角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 黄祖辉,王朋. 浙江社会科学. 2009(02)
[5]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基本状况调查[J]. 苏锦英,王子伟. 医学与社会. 2009(02)
[6]对城乡劳动力流动中举家外迁现象的理论分析——一个可行性能力的视角[J]. 姚先国,来君,刘冰. 财经研究. 2009(02)
[7]人口流动家庭化过程和个体影响因素研究[J]. 侯佳伟. 人口研究. 2009(01)
[8]家庭迁移决策分析——基于中国农村的证据[J]. 袁霓. 人口与经济. 2008(06)
[9]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 许召元,李善同. 经济学(季刊). 2009(01)
[10]城市住房价值结构化:人口迁移的一种筛选机制[J]. 李斌. 中国人口科学. 2008(04)
博士论文
[1]城市偏向制度下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 任太增.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 王谦.山东大学 2008
[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分析[D]. 严俊.中共中央党校 2008
[4]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权研究[D]. 张闯.吉林大学 2008
[5]上海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研究[D]. 谢叙祎.复旦大学 2006
[6]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D]. 刘克春.浙江大学 2006
[7]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 马福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城市化背景下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研究[D]. 王新康.浙江大学 2007
[2]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廉租房制度[D]. 刘艳文.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迁移模式的比较研究[D]. 张玉洁.南京农业大学 2007
[4]城镇化过程中两栖占地现状、机理分析及政策选择[D]. 傅超.浙江大学 2007
[5]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 魏翠妮.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16580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目标与关键问题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标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框架结构
1.5 核心观点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不足
1.7 基本概念界定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2.1.1 宏观结构理论
2.1.2 微观理论
2.1.3 对国外理论的简单评述
2.2 国内的研究综述
2.2.1 对劳动力流动动因的研究
2.2.2 对劳动力流动的障碍的研究
2.2.3 对劳动力流动效应的研究
2.2.4 对国内理论研究的简单评价
2.3 本章小结
3 经济增长、劳动力产业转移与人口城市化
3.1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动
3.1.1 配第-克拉克定理
3.1.2 库兹涅茨法则
3.1.3 霍夫曼定理
3.1.4 钱-塞发展模型
3.2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基于聚集经济的理解
3.2.1 城市和城市化的含义
3.2.2 聚集经济: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3.2.3 聚集经济的来源
3.2.4 分工、专业化与报酬递增促进城市发展
3.2.5 城市促进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化
3.2.6 城市与交易效率提高
3.3 本章小结
4 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转移:人口城市化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化
4.1 建国以来我国的结构变化概况
4.1.1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结构变化概况
4.1.2 市场经济时期我国的结构变化概况
4.2 我国结构变化的特征
4.2.1 “重演法”看我国的结构变化
4.2.2 与钱纳里标准结构的对比
4.3 人口城市化率滞后于就业结构转变
4.4 本章小结
5 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家庭迁移脱节
5.1 关于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
5.1.1 永久性迁移、非永久迁移与家庭迁移
5.1.2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相关研究
5.1.3 理想:永久性迁移还是非永久性迁移?
5.1.4 农民工的家庭城市迁移意愿
5.2 家庭迁移滞后的宏观表现
5.2.1 劳动力个人外出与举家迁移
5.2.2 分年龄段城镇化率的总体情况
5.2.3 儿童与老人的城镇化率
5.2.4 男女城镇化率的差异
5.3 留守人口情况
5.3.1 留守老人数量
5.3.2 留守儿童数量
5.3.3 留守妇女数量
5.4 农民工在城市的实际居留时间
5.5 农民工在城市的实际居住状况
5.6 本章小结
6 家庭决策下的非家庭化转移理论
6.1 家庭迁移还是分离迁移?
6.2 农民的理性
6.3 微观迁移决策模型的发展
6.3.1 个人决策模型
6.3.2 家庭迁移决策模型
6.4 二元背景下的非家庭化迁移理论模型
6.4.1 前提假设
6.4.2 家庭成员
6.4.3 家庭效用函数
6.4.4 家庭预算约束
6.4.5 家庭效用最大化问题及其解
6.5 本章小结
7 劳动力非家庭化转移的实证分析
7.1 计量方法的选择
7.2 数据来源与样本构成
7.2.1 调查方法
7.2.2 样本结构分析
7.3 特征变量选择及说明
7.4 计量结果及分析
7.5 家庭分离迁移的制度原因的深入考察
7.5.1 户籍制度
7.5.2 农村财产制度
7.5.3 公共服务制度
7.6 本章小结
8 劳动力非家庭化转移的效应分析
8.1 劳动力转移的正面效应
8.2 对家庭的微观影响
8.2.1 对留守老人的影响
8.2.2 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8.2.3 对留守妇女的影响
8.2.4 对迁出者的影响
8.3 对土地的影响
8.3.1 土地的生产功能与保险功能
8.3.2 家庭迁移困难固化土地保障功能
8.3.3 家庭对土地保障的依赖降低土地利用效率
8.3.4 家庭难以退出妨碍土地的规模经营
8.3.5 农村住房与城乡建设用地的错误配置
8.4 家庭迁移困难阻碍城市化进程
8.4.1 家庭人口未迁移直接缩减人口城市化规模
8.4.2 家庭迁移困难缩小劳动力转移规模
8.5 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8.5.1 家庭迁移困难加重了迁出地农业的弱质性
8.5.2 劳动力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收入增长贡献不平衡
8.5.3 家庭迁移困难对公共产品供求的影响不平衡
8.6 对产业聚集的负面影响
8.7 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的影响
8.8 本章小结
9 三位一体的制度及其配套改革
9.1 农民工家庭的两部门生存与三位一体的制度
9.2 单独的户籍制度改革难以深入
9.3 土地是农民的财产而不仅仅是社会保障的替代品
9.4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家庭迁移的关键
9.4.1 城乡居民公共服务不均等
9.4.2 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国家
9.4.3 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应该均等化
9.5 户籍、土地、公共服务制度的配套改革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J]. 贺聪志,叶敬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农户行为选择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34个区县大样本调查数据[J]. 罗光莲,关丽丽,骆东奇,魏朝富. 开发研究. 2009(02)
[3]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的关系——基于山东省2421位农业转移劳动力调查资料的分析[J]. 张务伟,张福明,杨学成. 中国农村经济. 2009(03)
[4]基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视角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 黄祖辉,王朋. 浙江社会科学. 2009(02)
[5]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基本状况调查[J]. 苏锦英,王子伟. 医学与社会. 2009(02)
[6]对城乡劳动力流动中举家外迁现象的理论分析——一个可行性能力的视角[J]. 姚先国,来君,刘冰. 财经研究. 2009(02)
[7]人口流动家庭化过程和个体影响因素研究[J]. 侯佳伟. 人口研究. 2009(01)
[8]家庭迁移决策分析——基于中国农村的证据[J]. 袁霓. 人口与经济. 2008(06)
[9]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 许召元,李善同. 经济学(季刊). 2009(01)
[10]城市住房价值结构化:人口迁移的一种筛选机制[J]. 李斌. 中国人口科学. 2008(04)
博士论文
[1]城市偏向制度下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 任太增.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 王谦.山东大学 2008
[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分析[D]. 严俊.中共中央党校 2008
[4]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权研究[D]. 张闯.吉林大学 2008
[5]上海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研究[D]. 谢叙祎.复旦大学 2006
[6]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D]. 刘克春.浙江大学 2006
[7]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 马福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城市化背景下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研究[D]. 王新康.浙江大学 2007
[2]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廉租房制度[D]. 刘艳文.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迁移模式的比较研究[D]. 张玉洁.南京农业大学 2007
[4]城镇化过程中两栖占地现状、机理分析及政策选择[D]. 傅超.浙江大学 2007
[5]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 魏翠妮.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16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01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