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劳动成本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3 07:54
  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之所在,也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借以维持产品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近期,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升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有观点认为,这是对中国劳动成本优势的侵蚀,并将使中国经济以及企业总体上陷入发展的困境。然而,劳动力价格具有双重性质:对于企业而言它意味着成本,对于工人而言则形成报酬。劳动成本的变动在本质上反映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竞争压力驱使企业压缩劳动成本,这直接导致了劳动者报酬的增长压抑,使得基础的微观分配结构朝着偏离普通劳动者的一方倾斜。偏斜的分配结构不仅频繁地引发了劳资冲突,还将通过抑制社会的有效需求和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构成根本性约束。本文从劳动力价格的双重性质出发,尝试通过分析劳动成本变动的经济效应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当前中国劳动成本水平的增长是否足以令人感到担忧?劳动成本变动影响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劳动者参与经济分享与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目标之间是否具有利益一致性?在宏观层面,提高劳动者报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劳动者报酬水平增长条件下我国单位劳动成本以及相对单位劳动成本水平变动的分析结果...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劳动成本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依据CPI调整计算的CDP及消费、投资增长态势数据来源:根据相应年份(19%一005)《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

消费率,投资率,贡献程度,数据整理


图12以投资率与消费率衡t的投资与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程度数据来源:根据相应年份(19%一2005)《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们同时还发现,在这一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当中,我国的劳动者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都表现出了增长的压抑:是在宏观层面上,虽然劳动者报酬绝对水平保持上升,但是GDP中酬占比在不断下降,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如图3.3所示,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2.8%下降到2005年的41.4%,下降近22%政)收入占比却在不断上升,从1995年的10.3%升至2005年的17.371%。

劳动者报酬,政府收入,占比,状况


图33劳动者报酬与政府收入占比状况注:由于2004年劳动者报酬占比数据缺失,我们补充了2005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中经网。表3.1数据显示,自1995至2002年间,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均逐渐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表现为:GDP中政府收入占比呈明显上业收入占比也总体保持上升势头,而居民收入占比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表3.1近期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状况年份初次分配占比(%)再分配占比(%)政府八,瓦内︸月,,压,‘00,1.1...…O沙7口U,.‘﹃66061995199619971998199915.1415.5314.6716.8716.95企业20.1217.2419.8717.5318.07居民64.7467.2365.4765,6164.98政府企业16.713.5716.1214.3314.31居民16.517.15l617.5318.5866.8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J]. 陆铭,蒋仕卿.  管理世界. 2007(06)
[2]劳动成本增长与基于雇用效率的企业成本最优[J]. 姚先国,高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3]中国收入分配结构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约束[J]. 姚先国,高怿.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4]中国制造业工资和劳动者报酬[J]. Judith Banister.  中国劳动经济学. 2006(02)
[5]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转变与劳动力成本[J]. 都阳.  中国劳动经济学. 2006(02)
[6]雇佣关系、剩余分割与企业的雇用效率[J]. 姚先国,高怿.  财经研究. 2007(03)
[7]市场化与工资不平等增长:变动程度及影响因素[J]. 姚先国,李晓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8]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历史变迁与冲击来源——来自“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指数测算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证据[J]. 马丹,许少强.  国际金融研究. 2006(01)
[9]多边比较下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1980—2004[J]. 郑海涛,任若恩.  经济研究. 2005(12)
[10]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考察[J]. 邢春冰.  经济研究. 2005(06)



本文编号:3095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095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