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制度环境优化与技术创新——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检验
发布时间:2021-03-23 08:08
研发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环节,为了使研发过程能够持续进行下去,需要充足的研发资金支持,并且只有当研发资金具备了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才能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优良的外部融资环境和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为外部融资获取提供便利,从而降低研发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风险。结合2007—2016年我国30个省域样本数据来检验金融发展、制度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省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技术创新存在空间异质性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和制度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产生很强的正向影响;对空间溢出效应而言,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制度环境因为存在空间差异性,所以对技术创新会产生抑制作用。
【文章来源】:江汉论坛.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金融发展、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机制图
由图2可知,2007—2016年我国技术创新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值在0.15—0.2之间浮动,莫兰指数为正值,这表明我国技术创新在此期间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说明空间分布集聚度大的地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也表明技术创新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溢出效应,由于创新要素在地区之间流动,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省份对周围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正向效应。总体上反映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莫兰指数呈下降态势,技术创新能力空间集聚态势有所降低,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上较为稳定。2.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图3反映的是我国2007年、2012年和2016年技术创新局部空间自相关的Moran散点图。该组图显示全国大多数省份都落在了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2007年Moran散点图显示落在一三象限的省份有15个,2012年有22个,2016年有22个。这表明中国省域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并且发现各省份在空间分布上是非匀质的。以2016年为例,Moran’I值落在第一象限的省区大多数位于我国东部,说明东部地区形成了技术创新的高值集群区域;落在第三象限的省区大多数位于我国中西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技术创新的低值集群区域。进一步观察散点图,表明中国省域技术创新存在显著地域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因而在研究制度环境、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这三者的关系时需要考虑空间效应,否则极易造成模型的有偏估计。(二)空间计量模型的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发展、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产出[J]. 李晓龙,冉光和,郑威.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7(01)
[2]制度环境、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J]. 徐浩,温军,冯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06)
[3]投资者保护、行政环境与技术创新:跨国经验证据[J]. 鲁桐,党印. 世界经济. 2015(10)
[4]区域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 曹琪格,任国良,骆雅丽. 财经科学. 2014(01)
[5]金融发展是贫困减缓的原因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 崔艳娟,孙刚. 金融研究. 2012(11)
[6]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J]. 张志强. 经济评论. 2012(03)
[7]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 经济研究. 2011(09)
[8]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 钞小静,任保平. 经济研究. 2011(04)
[9]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影响的门槛效应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师文明,王毓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9)
[10]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J]. 杨胜刚,朱红. 经济研究. 2007(05)
本文编号:3095471
【文章来源】:江汉论坛.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金融发展、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机制图
由图2可知,2007—2016年我国技术创新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值在0.15—0.2之间浮动,莫兰指数为正值,这表明我国技术创新在此期间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说明空间分布集聚度大的地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也表明技术创新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溢出效应,由于创新要素在地区之间流动,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省份对周围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正向效应。总体上反映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莫兰指数呈下降态势,技术创新能力空间集聚态势有所降低,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上较为稳定。2.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图3反映的是我国2007年、2012年和2016年技术创新局部空间自相关的Moran散点图。该组图显示全国大多数省份都落在了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2007年Moran散点图显示落在一三象限的省份有15个,2012年有22个,2016年有22个。这表明中国省域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并且发现各省份在空间分布上是非匀质的。以2016年为例,Moran’I值落在第一象限的省区大多数位于我国东部,说明东部地区形成了技术创新的高值集群区域;落在第三象限的省区大多数位于我国中西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技术创新的低值集群区域。进一步观察散点图,表明中国省域技术创新存在显著地域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因而在研究制度环境、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这三者的关系时需要考虑空间效应,否则极易造成模型的有偏估计。(二)空间计量模型的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发展、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产出[J]. 李晓龙,冉光和,郑威.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7(01)
[2]制度环境、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J]. 徐浩,温军,冯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06)
[3]投资者保护、行政环境与技术创新:跨国经验证据[J]. 鲁桐,党印. 世界经济. 2015(10)
[4]区域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 曹琪格,任国良,骆雅丽. 财经科学. 2014(01)
[5]金融发展是贫困减缓的原因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 崔艳娟,孙刚. 金融研究. 2012(11)
[6]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J]. 张志强. 经济评论. 2012(03)
[7]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 经济研究. 2011(09)
[8]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 钞小静,任保平. 经济研究. 2011(04)
[9]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影响的门槛效应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师文明,王毓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9)
[10]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J]. 杨胜刚,朱红. 经济研究. 2007(05)
本文编号:3095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09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