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

发布时间:2021-03-28 01:39
  目前,与量化宽松政策相关的一些问题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做为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回应,美联储于2008年10月开始推行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截至目前,美联储共推行了四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该政策的初始目标为挽救美国濒于崩溃的金融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的目标又逐渐包括了刺激经济复苏、降低失业率等。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行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此情况下,本文就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础、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本章主要对本文的选题核心概念、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就与量化宽松政策相关的文献进行了详细梳理。全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量化宽松政策理论基础的演变,本部分详细回顾了量化宽松政策理论基础的演变进程;第二部分是量化宽松政策的传导机制,在简要回顾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本部分重点梳理了与量化宽松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有关的文献;...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


美国资产价格和实际投资与趋势的偏离(%)

短期利率,变动情况,美国,美联储


图4.丨美国短期利率变动情况说明:TB代表3月期的国债利率,NCP代表3月期非金融类机构A A级商业票据利率,CDs代表3月期大额存单利率;数据来源于美联储网站。基础货币大幅增长,货币供应量增加相对温和。随着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美国的基础货币大幅增长,但货币供应量却没有大幅增长(如图4.2)。从2008年11月到2010年3月,Ml仅增长了 14%,M2仅增长了 7%。其原因在于,虽然美联储借助各种政策工具将大量流动性注入到了金融机构,但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又将获得的流动性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势存回到了美联储,致使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尽如人意。上述迹象也表明,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并未有效改善信贷融资环境。

美国货币,供应量,情况,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大幅增长,货币供应量增加相对温和。随着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美国的基础货币大幅增长,但货币供应量却没有大幅增长(如图4.2)。从2008年11月到2010年3月,Ml仅增长了 14%,M2仅增长了 7%。其原因在于,虽然美联储借助各种政策工具将大量流动性注入到了金融机构,但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又将获得的流动性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势存回到了美联储,致使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尽如人意。上述迹象也表明,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并未有效改善信贷融资环境。5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性偏好、流动性陷阱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失灵[J]. 李欢丽.  新金融. 2013(08)
[2]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否影响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李自磊,张云.  国际金融研究. 2013(08)
[3]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潘淦.  金融与经济. 2013(06)
[4]国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影响[J]. 霍达,关婷元.  经济纵横. 2013(05)
[5]近年来印度通货膨胀的原因、治理及前景[J]. 文富德.  南亚研究季刊. 2013(01)
[6]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东亚资本流动的影响[J]. 熊爱宗.  亚太经济. 2013(02)
[7]全球量化宽松、新兴经济体与国际金融治理[J]. 宋国友.  国际观察. 2013(02)
[8]新一轮量化宽松后果堪忧[J]. 廖群.  中国金融. 2013(05)
[9]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奥地利学派视角的分析[J]. 刘志铭,郑健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10]美国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比较与评估[J]. 冯彦明,姜冉.  农村金融研究. 2013(02)

硕士论文
[1]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D]. 袁露露.中国海洋大学 2012
[2]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D]. 王凯.江西财经大学 2012
[3]全球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的影响[D]. 余思佳.云南大学 2012
[4]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价格指数与企业利润的影响研究[D]. 颜姣娇.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04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04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