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02:05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沿江八市(分别为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泰州和南通,简称苏南八市)和浙江环杭州湾七市(分别为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和台州,简称浙北七市)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富饶的区域之一,并领跑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长三角整个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研究的同时,加大对其区域内部各城市间自1978年以来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不少,但从收敛性(也译作“趋同性”)理论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的却几乎是空白。正是基于这种研究现状,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关于收敛性的有关理论框架出发,力图从各城市的人均GDP、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多个角度,全面地考察从1978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探讨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本文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相关理论基础,分...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长三角十六城市人均GDP标准差变化

城市人,标准差,城市经济增长,绝对差异


大学博卜学位论文第3章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演变均每年扩大0.97倍。同时,从图3一1我们还可以看出,长三角十六城市人均GDP标准差的这种扩大态势,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1978年到1992年期间的巧年期间,标准差每年都呈扩大的趋势,从528.3上升到1821.5,扩大了3.45倍,平均每年扩大了0.23倍;而从1993年(为2546.8)到1999年(为6599.1)的这7年期间,绝对差异扩大了2.59倍

差率,城市人,极值


长三角十六城市人均C刀P极值差率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聚集理论及进展[J]. 曾光,周伟林.  江淮论坛. 2005(06)
[2]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趋同性——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 沈能.  财经科学. 2005(05)
[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J]. 余甫功.  南大商学评论. 2005(03)
[4]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 姚波,吴诣民,刘鹏飞.  统计研究. 2005(08)
[5]长三角产业分工的模糊聚类分析[J]. 宋涛.  统计与决策. 2005(14)
[6]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 王维国,杜修立.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04)
[7]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长三角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 徐燕.  国际商务研究. 2005(03)
[8]长三角城市圈的就业迁移和人力资本差别效应[J]. 朱宝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9]中国经济增长原因初探[J]. 卞丽丽,赵静敏.  商业研究. 2005(08)
[10]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分析[J]. 阮征.  上海经济研究. 2005(04)

博士论文
[1]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启仿.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4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04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