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区域辐射效应了吗——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5 04:14
本文基于交互固定效应模型的广义合成控制法,以上海、广东、天津自贸试验区和对应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经济圈为例,采用2009—2017年的季度数据就自贸试验区运行对区域经济总量和质量提升的辐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广义合成控制法结果的稳健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质量效益指标上而非总量扩张指标上,这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上遵循了制度创新的路径,通过制度创新传导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周边辐射区域的发展不存在投资挤出效应,这表明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避免了开发区模式下"政策洼地"所引致的引资竞争效应,更多体现为投资增量,而非存量转移;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其扩区前后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制度创新措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试点空间和载体,进而产生更强的外溢效应。
【文章来源】:国际贸易问题.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自贸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的影响路径
如图2所示,在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之前自贸试验区定位区域GDP同比增长率与合成区域GDP同比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二者在政策实施前达到了较高的拟合程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定位区域在政策实施之后,其真实值与合成值之差逐渐扩大,且其差异始终位于0轴之上,通过计算,其平均处理效应为0.029,说明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实施给其定位区域的GDP增长率带来了正向影响;天津自贸试验区对其定位区域的GDP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真实值与合成值整体没有太大差异,其平均处理效应约为-0.008,说明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以后,其定位区域京津冀的GDP增长受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影响较小;珠三角区域GDP增长率的真实值和合成值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之后,其差异整体大于0值,即处理效应整体位于0轴上半部分,其平均处理效应为0.037,综合说明珠三角区域GDP增长率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推动下显著提高。
本文考察了自贸试验区建设对辐射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情况(见图3)。观察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前的差异变化可知,真实区域与合成区域的企业利润率的变化趋势整体保持一致,且真实值与合成值的差异较小,说明二者的拟合程度较好。自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之后,真实长三角区域与合成长三角区域企业利润率的差异逐渐明显,在样本中后期真实值整体位于合成值上部且二者差异较大,平均处理效应为0.0104,说明长三角区域企业利润率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初期所受影响较小,但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政策实施的全面深入,其正向影响越来越明显;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后京津冀地区企业利润率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005,说明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后,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利润率相比政策实施之前平均上升了0.5%,结合真实区域和合成区域的企业利润率拟合图来看,京津冀区域企业利润率整体受到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的正向显著影响;广东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后,珠三角区域企业利润率整体呈现正向增长趋势,真实珠三角区域企业利润率绝大部分位于合成区域以上,其平均处理效应为0.002,综合说明广东自贸试验区政策对珠三角区域企业利润率的增长有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贸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动态视角研究[J]. 张军,闫东升,冯宗宪,李诚. 经济问题探索. 2018(11)
[2]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经济增长——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J]. 叶修群. 经济评论. 2018(04)
[3]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合成控制法的比较研究[J]. 刘秉镰,吕程. 国际贸易问题. 2018(03)
[4]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J]. 王利辉,刘志红.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2)
[5]长三角通关一体化制度建设问题[J]. 汤蕴懿. 上海经济研究. 2016(04)
[6]从中美BIT谈判看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完善[J]. 李墨丝,沈玉良. 国际贸易问题. 2015(11)
[7]新时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对策研究[J]. 袁波,李光辉. 国际贸易. 2015(10)
[8]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J]. 陈林,伍海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7)
[9]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及其评估——基于全球比较的视角[J]. 江若尘,陆煊.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4(10)
[10]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彭羽,陈争辉. 国际经贸探索. 2014(10)
本文编号:3119117
【文章来源】:国际贸易问题.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自贸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的影响路径
如图2所示,在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之前自贸试验区定位区域GDP同比增长率与合成区域GDP同比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二者在政策实施前达到了较高的拟合程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定位区域在政策实施之后,其真实值与合成值之差逐渐扩大,且其差异始终位于0轴之上,通过计算,其平均处理效应为0.029,说明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实施给其定位区域的GDP增长率带来了正向影响;天津自贸试验区对其定位区域的GDP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真实值与合成值整体没有太大差异,其平均处理效应约为-0.008,说明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以后,其定位区域京津冀的GDP增长受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影响较小;珠三角区域GDP增长率的真实值和合成值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之后,其差异整体大于0值,即处理效应整体位于0轴上半部分,其平均处理效应为0.037,综合说明珠三角区域GDP增长率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推动下显著提高。
本文考察了自贸试验区建设对辐射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情况(见图3)。观察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前的差异变化可知,真实区域与合成区域的企业利润率的变化趋势整体保持一致,且真实值与合成值的差异较小,说明二者的拟合程度较好。自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之后,真实长三角区域与合成长三角区域企业利润率的差异逐渐明显,在样本中后期真实值整体位于合成值上部且二者差异较大,平均处理效应为0.0104,说明长三角区域企业利润率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初期所受影响较小,但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政策实施的全面深入,其正向影响越来越明显;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后京津冀地区企业利润率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005,说明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后,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利润率相比政策实施之前平均上升了0.5%,结合真实区域和合成区域的企业利润率拟合图来看,京津冀区域企业利润率整体受到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的正向显著影响;广东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后,珠三角区域企业利润率整体呈现正向增长趋势,真实珠三角区域企业利润率绝大部分位于合成区域以上,其平均处理效应为0.002,综合说明广东自贸试验区政策对珠三角区域企业利润率的增长有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贸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动态视角研究[J]. 张军,闫东升,冯宗宪,李诚. 经济问题探索. 2018(11)
[2]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经济增长——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J]. 叶修群. 经济评论. 2018(04)
[3]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合成控制法的比较研究[J]. 刘秉镰,吕程. 国际贸易问题. 2018(03)
[4]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J]. 王利辉,刘志红.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2)
[5]长三角通关一体化制度建设问题[J]. 汤蕴懿. 上海经济研究. 2016(04)
[6]从中美BIT谈判看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完善[J]. 李墨丝,沈玉良. 国际贸易问题. 2015(11)
[7]新时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对策研究[J]. 袁波,李光辉. 国际贸易. 2015(10)
[8]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J]. 陈林,伍海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7)
[9]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及其评估——基于全球比较的视角[J]. 江若尘,陆煊.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4(10)
[10]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彭羽,陈争辉. 国际经贸探索. 2014(10)
本文编号:3119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1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