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品牌危机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4 23:48
近年来,国内外知名品牌频繁发生危机,使得品牌所有者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品牌危机不仅直接危及品牌的生存与发展,有时甚至会对品牌所有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品牌经营环境越来越具动态化,企业若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品牌运营本身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品牌危机。对品牌危机进行研究,探索更为科学的管理之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品牌危机管理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品牌危机系统研究尚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从品牌危机发生的现状出发,运用品牌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以系统分析等现代管理科学方法为工具,对品牌危机管理进行探索性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品牌危机管理问题。以品牌的契约性为基础,研究了品牌危机的发生机理,提出品牌危机的本质是品牌与利益相关者契约关系的扭曲;针对品牌危机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影响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反应,对利益相关者在危机中的角色进行分析,构建了品牌危机管理的理性基础。(2)构建了基于信息传播规律的危机沟通机制。在对品牌危机中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传播规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建...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品牌危机扩散框架图
牌的树立等一系列重要的事情紧密相联系,一种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方法应该基于系统工程的理论或框架,否则危机管理是无法成功的。图2-1 危机影响因素示意图企业是一个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系统,系统是多层次的和多维度的,且处于持续不断演化过程中,通过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不断循环以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一旦外部环境或者内部环境因子发生异动,系统内在平衡机制无法维持系统相对稳定时,系统就可能出现失控和失衡现象,也就是危机。国外学者 Michael Bland(1998)[132]认为,企业预防危机必须优化内部环境以提升企业危机处理能力,若内部的危机因子与外部的环境因子失调,系统自适应机制无法通过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匹配实现均衡,则危机不可避免发生。Robert Heath(1998)[76]进一步深化危机管理框架结构
第二章 品牌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当地社区;普通雇员和管理者;供应商性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社会性的活动机构,媒体和学术评论者,市政机构,3)首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联系。包括:自然环境,未来的几代人,相关者,他们对企业有间接的影响,也不群体;动物福利组织。其中,次要的利益。这种情况往往存在于媒体或特殊利益群抵制或示威中的要求)比该要求的合理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语言评价信息不完全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J]. 龚本刚,华中生,檀大水. 中国管理科学. 2007(01)
[2]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 乔均. 市场营销导刊. 2007(01)
[3]建筑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 郭际,吴先华. 技术经济. 2006(10)
[4]危机研究的经验[J]. 阿金·伯恩,李瑞昌,许雷雷.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6(05)
[5]控制论视角的利益相关者分类[J]. 徐金发,常盛,谢宏. 技术经济. 2006(08)
[6]品牌危机引发的关于品牌维护的思考[J]. 邱丽玲.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7]企业品牌关系理论探析[J]. 祁顺生,廖鹏涛. 现代管理科学. 2006(05)
[8]谁是“最佳”的价值判断者:区县政府绩效评价机制的利益相关主体分析[J]. 吴建南,阎波. 管理评论. 2006(04)
[9]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 付俊文,赵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02)
[10]政府绩效评价中的“顾客导向”探析[J]. 包国宪,孙加献. 中国行政管理. 2006(01)
博士论文
[1]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危机信息管理研究[D]. 汪传雷.天津大学 2006
[2]危机事件社会影响的分析与评估研究[D]. 魏玖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3]企业形象及其创新探究[D]. 朱建中.东北大学 2006
[4]基于内部诱因的企业危机预警评价系统构建研究[D]. 周永生.中南大学 2005
[5]品牌生态系统复杂适应性及协同进化研究[D]. 殷红春.天津大学 2005
[6]企业品牌延伸策略研究[D]. 郑春东.天津大学 2005
[7]企业成长的系统控制论[D]. 张军.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跨国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研究[D]. 李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2]论企业品牌危机管理[D]. 蒋波.武汉理工大学 2006
[3]品牌危机管理研究[D]. 张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4]基于“巨能钙”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D]. 胡子飞.西南交通大学 2005
[5]品牌重塑运行模式分析[D]. 田依林.湖北工业大学 2004
[6]品牌预警管理研究[D]. 钟唯希.武汉理工大学 2003
[7]论企业名牌的危机管理[D]. 殷赣新.江西财经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18726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品牌危机扩散框架图
牌的树立等一系列重要的事情紧密相联系,一种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方法应该基于系统工程的理论或框架,否则危机管理是无法成功的。图2-1 危机影响因素示意图企业是一个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系统,系统是多层次的和多维度的,且处于持续不断演化过程中,通过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不断循环以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一旦外部环境或者内部环境因子发生异动,系统内在平衡机制无法维持系统相对稳定时,系统就可能出现失控和失衡现象,也就是危机。国外学者 Michael Bland(1998)[132]认为,企业预防危机必须优化内部环境以提升企业危机处理能力,若内部的危机因子与外部的环境因子失调,系统自适应机制无法通过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匹配实现均衡,则危机不可避免发生。Robert Heath(1998)[76]进一步深化危机管理框架结构
第二章 品牌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当地社区;普通雇员和管理者;供应商性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社会性的活动机构,媒体和学术评论者,市政机构,3)首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联系。包括:自然环境,未来的几代人,相关者,他们对企业有间接的影响,也不群体;动物福利组织。其中,次要的利益。这种情况往往存在于媒体或特殊利益群抵制或示威中的要求)比该要求的合理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语言评价信息不完全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J]. 龚本刚,华中生,檀大水. 中国管理科学. 2007(01)
[2]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 乔均. 市场营销导刊. 2007(01)
[3]建筑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 郭际,吴先华. 技术经济. 2006(10)
[4]危机研究的经验[J]. 阿金·伯恩,李瑞昌,许雷雷.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6(05)
[5]控制论视角的利益相关者分类[J]. 徐金发,常盛,谢宏. 技术经济. 2006(08)
[6]品牌危机引发的关于品牌维护的思考[J]. 邱丽玲.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7]企业品牌关系理论探析[J]. 祁顺生,廖鹏涛. 现代管理科学. 2006(05)
[8]谁是“最佳”的价值判断者:区县政府绩效评价机制的利益相关主体分析[J]. 吴建南,阎波. 管理评论. 2006(04)
[9]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 付俊文,赵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02)
[10]政府绩效评价中的“顾客导向”探析[J]. 包国宪,孙加献. 中国行政管理. 2006(01)
博士论文
[1]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危机信息管理研究[D]. 汪传雷.天津大学 2006
[2]危机事件社会影响的分析与评估研究[D]. 魏玖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3]企业形象及其创新探究[D]. 朱建中.东北大学 2006
[4]基于内部诱因的企业危机预警评价系统构建研究[D]. 周永生.中南大学 2005
[5]品牌生态系统复杂适应性及协同进化研究[D]. 殷红春.天津大学 2005
[6]企业品牌延伸策略研究[D]. 郑春东.天津大学 2005
[7]企业成长的系统控制论[D]. 张军.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跨国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研究[D]. 李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2]论企业品牌危机管理[D]. 蒋波.武汉理工大学 2006
[3]品牌危机管理研究[D]. 张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4]基于“巨能钙”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D]. 胡子飞.西南交通大学 2005
[5]品牌重塑运行模式分析[D]. 田依林.湖北工业大学 2004
[6]品牌预警管理研究[D]. 钟唯希.武汉理工大学 2003
[7]论企业名牌的危机管理[D]. 殷赣新.江西财经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18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1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