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间学习的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5 23:19
随着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顾客需求偏好的日益多样化和产业边界的日趋模糊,企业间竞争的时空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新者间的横向和纵向交流的重要性迅速提高,孤立的创新者和企业已经无法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传统的企业之间的个体竞争模式逐渐被结盟企业之间的群体竞争模式所替代,形成了以合作竞争为基本特色的“新竞争”格局。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合作方式,技术联盟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形成的广泛的技术联盟,如联合研究和产品开发,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必要途径,而且带来了高水平的知识交流和技术转移,促进了企业创新的快速发展。生物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科技的发展已使企业从单纯的技术自给转变为技术相互合作和技术相互依赖,利用合作伙伴的产品开发设施或市场渠道是促使生物技术公司积极寻求战略联盟的重要因素。尽管联盟具有单个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联盟的失败率居高不下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而联盟间学习和沟通的不足是当今许多技术联盟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解决联盟伙伴如何通过组织间学习达到知识的积累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问题具有战略性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在明确了研...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服15%战略联盟的产业分布统计
论文基于组织间学习的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技术联盟中数量最多的是制药公司与生物公司的联盟,考市场的成功概率如此低下,很显然对大的制药公司而言,本无法顺利地完成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和应对其而言就更加困难,而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均面临取关键能力、进入新的市场等的迫切需要(如图1.2),途径如联合研发、技术许可或标准收购等方式获取其他企过自1995年到2000年中期制药企业和生物公司联盟的数时期,制药企业和生物公司建立了2“1个联盟,涉及的价nnaceuticalExecutive,2003.3),主要的制药企业与生物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组织间学习的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生物技术行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高新技术行业,它的迅猛发展必将影响到科技、工业、农业、医药、保健食品等众多领域,它将有助于解决能源、粮食、疾病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给全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物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现在,世界各国都已清醒地看到生物技术在技术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物技术不可避免地将导致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开发,因此,各国为争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都把发展生物技术作为自己的强国之道和新的国策。为了整合生物公司和制药公司双方的实力,越来越多的生物公司与制药企业开始寻找联盟的机会和伙伴。Henco(2003)指出制药公司正在寻找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以及能够整合药物之发现与发展过程的生物公司成为其永远的合作伙伴。通过生物公司与制药公司形成联盟双方可互相弥补各自的短处,如图1.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织间学习、控制方式与自主创新关系研究——基于两种技术差异情景的比较分析[J]. 李垣,陈浩然,赵文红. 科学学研究. 2008(01)
[2]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理论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 支军,王忠辉. 管理世界. 2007(05)
[3]中国企业技术联盟中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来自江浙沪闽企业的实证研究[J]. 刘元芳,陈衍泰,余建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08)
[4]企业网络组织间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J]. 张毅,张子刚.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03)
[5]合作学习、组织柔性与创新方式选择的关系研究[J]. 周玉泉,李垣. 科研管理. 2006(02)
[6]联盟企业的治理结构、吸收能力与弱势企业的学习[J]. 夏清华. 财经问题研究. 2006(02)
[7]企业技术联盟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和发展趋势分析[J]. 张坚. 科研管理. 2006(01)
[8]跨国公司联盟差距与联盟生命周期管理[J]. 刘婷. 上海经济研究. 2005(12)
[9]影响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绩效的因素分析[J]. 吴焕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10]基于战略联盟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研究——以UT斯达康与电信的战略联盟为例[J]. 宁钟,闽雄军.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06)
博士论文
[1]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学习协同与机理研究[D]. 朱朝晖.浙江大学 2007
[2]基于跨组织合作联结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知识管理机制研究[D]. 童亮.浙江大学 2006
[3]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D]. 韦影.浙江大学 2006
[4]企业联盟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 郑胜华.浙江大学 2006
[5]企业战略联盟:动因、治理与绩效[D]. 巫景飞.复旦大学 2005
[6]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 张方华.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战略联盟与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演变研究[D]. 周亮.武汉理工大学 2006
[2]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研究[D]. 边伟军.中国海洋大学 2004
[3]基于战略联盟的组织间学习研究[D]. 刘化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0286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服15%战略联盟的产业分布统计
论文基于组织间学习的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技术联盟中数量最多的是制药公司与生物公司的联盟,考市场的成功概率如此低下,很显然对大的制药公司而言,本无法顺利地完成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和应对其而言就更加困难,而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均面临取关键能力、进入新的市场等的迫切需要(如图1.2),途径如联合研发、技术许可或标准收购等方式获取其他企过自1995年到2000年中期制药企业和生物公司联盟的数时期,制药企业和生物公司建立了2“1个联盟,涉及的价nnaceuticalExecutive,2003.3),主要的制药企业与生物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组织间学习的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生物技术行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高新技术行业,它的迅猛发展必将影响到科技、工业、农业、医药、保健食品等众多领域,它将有助于解决能源、粮食、疾病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给全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物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现在,世界各国都已清醒地看到生物技术在技术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物技术不可避免地将导致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开发,因此,各国为争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都把发展生物技术作为自己的强国之道和新的国策。为了整合生物公司和制药公司双方的实力,越来越多的生物公司与制药企业开始寻找联盟的机会和伙伴。Henco(2003)指出制药公司正在寻找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以及能够整合药物之发现与发展过程的生物公司成为其永远的合作伙伴。通过生物公司与制药公司形成联盟双方可互相弥补各自的短处,如图1.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织间学习、控制方式与自主创新关系研究——基于两种技术差异情景的比较分析[J]. 李垣,陈浩然,赵文红. 科学学研究. 2008(01)
[2]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理论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 支军,王忠辉. 管理世界. 2007(05)
[3]中国企业技术联盟中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来自江浙沪闽企业的实证研究[J]. 刘元芳,陈衍泰,余建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08)
[4]企业网络组织间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J]. 张毅,张子刚.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03)
[5]合作学习、组织柔性与创新方式选择的关系研究[J]. 周玉泉,李垣. 科研管理. 2006(02)
[6]联盟企业的治理结构、吸收能力与弱势企业的学习[J]. 夏清华. 财经问题研究. 2006(02)
[7]企业技术联盟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和发展趋势分析[J]. 张坚. 科研管理. 2006(01)
[8]跨国公司联盟差距与联盟生命周期管理[J]. 刘婷. 上海经济研究. 2005(12)
[9]影响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绩效的因素分析[J]. 吴焕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10]基于战略联盟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研究——以UT斯达康与电信的战略联盟为例[J]. 宁钟,闽雄军.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06)
博士论文
[1]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学习协同与机理研究[D]. 朱朝晖.浙江大学 2007
[2]基于跨组织合作联结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知识管理机制研究[D]. 童亮.浙江大学 2006
[3]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D]. 韦影.浙江大学 2006
[4]企业联盟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 郑胜华.浙江大学 2006
[5]企业战略联盟:动因、治理与绩效[D]. 巫景飞.复旦大学 2005
[6]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 张方华.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战略联盟与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演变研究[D]. 周亮.武汉理工大学 2006
[2]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研究[D]. 边伟军.中国海洋大学 2004
[3]基于战略联盟的组织间学习研究[D]. 刘化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0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2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