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融资模式及信用风险分析:基于金融机构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21 07:50
供应链融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其核心理念是: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中主体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对供应链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进行责任捆绑,来为供应链中相关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融资因其独特的优势,自产生以来,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目前在金融领域,供应链融资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有许多内容值得研究。本论文的基本思路是:基于金融机构的视角,在研究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对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本文约11万字,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主要探讨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确定和规划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章重点对供应链融资的优势及其信用风险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归纳的基础上,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融资难形成的原因;然后剖析了供应链融资的运行过程,分析和指出了供应链融资的优势: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合作,构筑了让金融机构和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存互利、互惠发展、良性循环的协作生态,实现了共赢;接下来,对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概念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分别从复杂科学管理理论的视角、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视角...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 供应链融资的优势及其信用风险产生的机理分析
2.1 供应链融资的优势分析
2.1.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解析
2.1.2 供应链融资的优势
2.2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产生的机理分析
2.2.1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的概念和内涵
2.2.2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产生的机理
3 供应链融资的模式
3.1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3.1.1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结构
3.1.2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特点
3.1.3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分类
3.2 风险载体主要为主体企业的供应链融资
3.2.1 供应链主体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供应链融资
3.2.2 供应链主体企业回购担保式供应链融资
3.2.3 供应链主体企业退款/付款承诺式供应链融资方式
3.3 风险载体主要为物权控制的供应链融资
3.3.1 普通仓单质押融资方式
3.3.2 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方式
3.4 风险载体主要为债务控制的供应链融资
3.4.1 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现实性和意义
3.4.2 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形式
3.5 供应链融资模式风险防范的要点
3.5.1 针对主体企业的风险防范要点
3.5.2 针对物权控制的风险防范要点(以对普通货权质押控制为例)
3.5.3 针对债权控制的风险防范要点(对应收账款质押控制为例)
4 供应链融资企业的客观信用风险水平综合评判
4.1 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4.1.2 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客观信用风险水平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的建立
4.2.1 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2 建立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4.3 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测算的案例分析
5 来自外部的供应链融资主观信用风险分析——金融机构与供应链融资企业的博弈分析
5.1 供应链融资中逆向选择时主观信用风险的问题及解决
5.1.1 基本博弈模型的构建
5.1.2 标准还贷合约
5.1.3 改进的还贷合约
5.2 供应链融资中道德风险时主观信用风险的问题及解决
5.2.1 道德风险监管模型(信息对称)
5.2.2 道德风险监管模型(不信息对称)
6 来自内部的供应链融资主观信用风险分析——金融机构所有者和经营层的博弈分析
6.1 金融机构内部委托代理基本模型的构建
6.1.1 基本假设和符号的约定
6.1.2 金融机构内部委托代理基本模型的构建
6.2 金融机构内部委托代理扩展模型(单期)的构建及分析
6.2.1 建模及分析
6.2.2 规避供应链融资金融机构内部主观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
6.3 金融机构内部委托代理扩展模型(多期)的构建及分析
6.3.1 建模及分析
6.3.2 规避供应链融资金融机构内部主观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
6.4 加入其他可观察变量条件下模型的再讨论
6.4.1 建模及分析
6.4.2 规避供应链融资金融机构内部主观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构建与筛选[J]. 刘广斌,郭富贵. 工业技术经济. 2009(08)
[2]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拓展[J]. 王素义,朱传华. 生产力研究. 2009(11)
[3]治疗中小企业“资金饥渴症”的药方:供应链融资[J]. 张庆,刘迅. 企业管理. 2009(05)
[4]资金约束与供应链中的融资和运营综合决策研究[J]. 陈祥锋,朱道立,应雯珺. 管理科学学报. 2008(03)
[5]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张家平,庄陪章,周子澄. 商场现代化. 2008(16)
[6]走向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J]. 唐跃军,赵伟韬. 产业经济研究. 2008(01)
[7]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研究[J]. 李毅学,冯耕中,徐渝.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12)
[8]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金融[J]. 丁伟东,刘伊生. 中国国情国力. 2007(09)
[9]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J]. 任勇,李晓光. 经济问题. 2007(07)
[10]《巴塞尔协议Ⅱ》、内部信用评级及小企业贷款[J]. 吴青. 国际金融研究. 2007(05)
硕士论文
[1]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闫俊宏.西北工业大学 2007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 耿传辉.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51372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 供应链融资的优势及其信用风险产生的机理分析
2.1 供应链融资的优势分析
2.1.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解析
2.1.2 供应链融资的优势
2.2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产生的机理分析
2.2.1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的概念和内涵
2.2.2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产生的机理
3 供应链融资的模式
3.1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3.1.1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结构
3.1.2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特点
3.1.3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分类
3.2 风险载体主要为主体企业的供应链融资
3.2.1 供应链主体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供应链融资
3.2.2 供应链主体企业回购担保式供应链融资
3.2.3 供应链主体企业退款/付款承诺式供应链融资方式
3.3 风险载体主要为物权控制的供应链融资
3.3.1 普通仓单质押融资方式
3.3.2 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方式
3.4 风险载体主要为债务控制的供应链融资
3.4.1 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现实性和意义
3.4.2 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形式
3.5 供应链融资模式风险防范的要点
3.5.1 针对主体企业的风险防范要点
3.5.2 针对物权控制的风险防范要点(以对普通货权质押控制为例)
3.5.3 针对债权控制的风险防范要点(对应收账款质押控制为例)
4 供应链融资企业的客观信用风险水平综合评判
4.1 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4.1.2 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客观信用风险水平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的建立
4.2.1 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2 建立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4.3 供应链融资企业客观信用风险水平测算的案例分析
5 来自外部的供应链融资主观信用风险分析——金融机构与供应链融资企业的博弈分析
5.1 供应链融资中逆向选择时主观信用风险的问题及解决
5.1.1 基本博弈模型的构建
5.1.2 标准还贷合约
5.1.3 改进的还贷合约
5.2 供应链融资中道德风险时主观信用风险的问题及解决
5.2.1 道德风险监管模型(信息对称)
5.2.2 道德风险监管模型(不信息对称)
6 来自内部的供应链融资主观信用风险分析——金融机构所有者和经营层的博弈分析
6.1 金融机构内部委托代理基本模型的构建
6.1.1 基本假设和符号的约定
6.1.2 金融机构内部委托代理基本模型的构建
6.2 金融机构内部委托代理扩展模型(单期)的构建及分析
6.2.1 建模及分析
6.2.2 规避供应链融资金融机构内部主观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
6.3 金融机构内部委托代理扩展模型(多期)的构建及分析
6.3.1 建模及分析
6.3.2 规避供应链融资金融机构内部主观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
6.4 加入其他可观察变量条件下模型的再讨论
6.4.1 建模及分析
6.4.2 规避供应链融资金融机构内部主观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构建与筛选[J]. 刘广斌,郭富贵. 工业技术经济. 2009(08)
[2]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拓展[J]. 王素义,朱传华. 生产力研究. 2009(11)
[3]治疗中小企业“资金饥渴症”的药方:供应链融资[J]. 张庆,刘迅. 企业管理. 2009(05)
[4]资金约束与供应链中的融资和运营综合决策研究[J]. 陈祥锋,朱道立,应雯珺. 管理科学学报. 2008(03)
[5]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张家平,庄陪章,周子澄. 商场现代化. 2008(16)
[6]走向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J]. 唐跃军,赵伟韬. 产业经济研究. 2008(01)
[7]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研究[J]. 李毅学,冯耕中,徐渝.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12)
[8]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金融[J]. 丁伟东,刘伊生. 中国国情国力. 2007(09)
[9]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J]. 任勇,李晓光. 经济问题. 2007(07)
[10]《巴塞尔协议Ⅱ》、内部信用评级及小企业贷款[J]. 吴青. 国际金融研究. 2007(05)
硕士论文
[1]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闫俊宏.西北工业大学 2007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 耿传辉.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51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5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