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村落,存在的农民 ——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2 11:14
失地农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村落在物理形态上悄然消失,作为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群体,农民是否会在城市化的大潮下走向终结?这个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本研究采用实地研究的方式,运用参与观察、无结构访谈等具体方法对北京拆迁上楼十年以上的失地农民进行了调查,试图呈现失地农民目前的市民化状态,并分析影响这一群体市民化进程的因素,从而探讨农民是否会走向终结这个问题。本文从结构与文化两个方面对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进行了呈现,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外部客观的结构性因素,具体表现在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无一不在对失地农民群体造成挤压,使其分别在社会交往、经济收入、社会空间、生活空间和制度保障上与市民产生区隔;内部的文化性因素,具体表现在基于乡土文化和人际联系方式的社会交往、基于文化差异的身份认同、农民特有的社会记忆以及乡土生活习惯的延续,又在文化层面上客观地区分着失地农民和市民,并且强化着失地农民的农民身份认同和行为。综上,外在结构和内部文化两大因素相互形塑,并共同构建了失地农民目前的状态,不断生产和强化着失地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区隔和分化,从而造成都市中...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关于失地农民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移民的研究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问题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方法
1.3.5 研究社区与社区融入
1.3.6 研究框架
1.3.7 相关概念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1.4.1 研究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为什么失地农民面临市民化:“理想型”意义梳理
2.1 结构因素
2.1.1 城乡联结组织机制不同
2.1.2 二元社会结构造成城乡分化
2.2 文化因素
2.2.1 城乡文化特性不同
2.2.2 从“乡”到“城”的核心:文化适应
2.3 小结
第三章 结构力:外部客观结构性因素
3.1 社会力:外在结构的挤压
3.1.1 社会交往
3.1.2 空间区隔
3.1.3 社会排斥
3.1.4 基于制度结构差异的身份认同
3.1.5 小结:外在结构挤压下两种“市民”的区隔
3.2 经济力:客观结构下的经济收入差距
3.2.1 从瓦片经济高收入到楼房居住高消费
3.2.2 “两种居民”的经济收入分化
3.2.3 生活资料货币化
3.2.4 从城市消费模仿到朴素消费的回归
3.2.5 不愿转居民的经济考虑
3.2.6 小结:商品化逻辑的内化-货币崇拜的经济理性人
3.3 制度力:政策制度安排的客观区分
3.3.1 户籍转居
3.3.2 集中安置
3.3.3 社区内再就业
3.3.4 小结
第四章 文化力:内部主观能动性因素
4.1 内倾与连续性的社会交往
4.1.1 邻里关系
4.1.2 村落社会交往方式的延续
4.1.3 分类观念下的内倾性社会交往
4.1.4 小结
4.2 基于文化差异的农民身份认同
4.2.1 基于生活方式差别的身份认同
4.2.2 基于“出身”的身份认同
4.2.3 基于边界的身份认同
4.2.4 小结
4.3 作为社交与认同依据的社会记忆
4.3.1 村庙与花会
4.3.2 对老屋的怀念
4.3.3 对村落人际关系的留恋
4.3.4 农事活动经历
4.3.5 小结
4.4 村落生活习惯的延续
4.4.1 小区里种地养鸡
4.4.2 杂物的置放
4.4.3 衣物的晾晒
4.4.4 厕所的使用
4.4.5 打招呼的方式
4.4.6 结婚搭棚
4.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同质性、内倾性的社会交往
5.1.2 农民身份认同
5.1.3 空间区隔的存在
5.1.4 社会记忆的存续
5.1.5 经济收入的客观差距
5.1.6 客观政策安排的区分
5.1.7 村落生活惯习的延续
5.1.8 小结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研究过程摘要
附件二 访谈对象信息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机制研究[J]. 李新仓. 农业经济. 2013(10)
[2]断裂与重构: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研究[J]. 李倩,张蓉,马萧.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税收政策研究[J]. 张景华. 经济学家. 2013(10)
[4]论布迪厄“惯习”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涵转变[J]. 潘利侠. 社科纵横. 2013(04)
[5]规划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探析[J]. 耿建祥.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13(01)
[6]集中安置的失地农民社会交往与城市文化适应[J]. 王彩芳. 农业经济问题. 2013(01)
[7]佳作赏析 《农民的终结》[J]. 王加华. 民俗研究. 2012(06)
[8]“分类”观念下的内倾性社会交往: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J]. 李倩,李小云. 思想战线. 2012(05)
[9]从“农民的终结”到“村落的终结”[J]. 李培林. 传承. 2012(15)
[10]新经济形势下失地农民现状引发的思考[J]. 李博雅. 农业经济. 2012(05)
硕士论文
[1]福柯“空间理论”渊源与影响研究[D]. 施庆利.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53677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关于失地农民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移民的研究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问题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方法
1.3.5 研究社区与社区融入
1.3.6 研究框架
1.3.7 相关概念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1.4.1 研究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为什么失地农民面临市民化:“理想型”意义梳理
2.1 结构因素
2.1.1 城乡联结组织机制不同
2.1.2 二元社会结构造成城乡分化
2.2 文化因素
2.2.1 城乡文化特性不同
2.2.2 从“乡”到“城”的核心:文化适应
2.3 小结
第三章 结构力:外部客观结构性因素
3.1 社会力:外在结构的挤压
3.1.1 社会交往
3.1.2 空间区隔
3.1.3 社会排斥
3.1.4 基于制度结构差异的身份认同
3.1.5 小结:外在结构挤压下两种“市民”的区隔
3.2 经济力:客观结构下的经济收入差距
3.2.1 从瓦片经济高收入到楼房居住高消费
3.2.2 “两种居民”的经济收入分化
3.2.3 生活资料货币化
3.2.4 从城市消费模仿到朴素消费的回归
3.2.5 不愿转居民的经济考虑
3.2.6 小结:商品化逻辑的内化-货币崇拜的经济理性人
3.3 制度力:政策制度安排的客观区分
3.3.1 户籍转居
3.3.2 集中安置
3.3.3 社区内再就业
3.3.4 小结
第四章 文化力:内部主观能动性因素
4.1 内倾与连续性的社会交往
4.1.1 邻里关系
4.1.2 村落社会交往方式的延续
4.1.3 分类观念下的内倾性社会交往
4.1.4 小结
4.2 基于文化差异的农民身份认同
4.2.1 基于生活方式差别的身份认同
4.2.2 基于“出身”的身份认同
4.2.3 基于边界的身份认同
4.2.4 小结
4.3 作为社交与认同依据的社会记忆
4.3.1 村庙与花会
4.3.2 对老屋的怀念
4.3.3 对村落人际关系的留恋
4.3.4 农事活动经历
4.3.5 小结
4.4 村落生活习惯的延续
4.4.1 小区里种地养鸡
4.4.2 杂物的置放
4.4.3 衣物的晾晒
4.4.4 厕所的使用
4.4.5 打招呼的方式
4.4.6 结婚搭棚
4.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同质性、内倾性的社会交往
5.1.2 农民身份认同
5.1.3 空间区隔的存在
5.1.4 社会记忆的存续
5.1.5 经济收入的客观差距
5.1.6 客观政策安排的区分
5.1.7 村落生活惯习的延续
5.1.8 小结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研究过程摘要
附件二 访谈对象信息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机制研究[J]. 李新仓. 农业经济. 2013(10)
[2]断裂与重构: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研究[J]. 李倩,张蓉,马萧.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税收政策研究[J]. 张景华. 经济学家. 2013(10)
[4]论布迪厄“惯习”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涵转变[J]. 潘利侠. 社科纵横. 2013(04)
[5]规划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探析[J]. 耿建祥.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13(01)
[6]集中安置的失地农民社会交往与城市文化适应[J]. 王彩芳. 农业经济问题. 2013(01)
[7]佳作赏析 《农民的终结》[J]. 王加华. 民俗研究. 2012(06)
[8]“分类”观念下的内倾性社会交往: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J]. 李倩,李小云. 思想战线. 2012(05)
[9]从“农民的终结”到“村落的终结”[J]. 李培林. 传承. 2012(15)
[10]新经济形势下失地农民现状引发的思考[J]. 李博雅. 农业经济. 2012(05)
硕士论文
[1]福柯“空间理论”渊源与影响研究[D]. 施庆利.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53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5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