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基于诱致性技术创新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26 10:58
  自2004年首次出现“民工荒”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的讨论快速升温。虽然就中国是否迎来了“刘易斯拐点”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但劳动力成本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加上工资上涨存在的刚性和粘性,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趋势具有长期性、趋势性和不可逆性。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要素禀赋结构及其相对价格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已逐步进入到一个劳动力成本被各种因素不断推高的发展区间。这既是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和发展阶段的客观变化,也是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新的约束条件。那么,劳动力成本上升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实质性影响呢?农业自身又会做出怎样的响应,其如何通过转型来应对这一挑战?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政策含义?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能否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持同步和自适应?如果没有的话,则将会削弱我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生产是否发生了速水—拉坦式的要素替代和诱致性技术进步?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作物表现是否相同?微观上,农户是否会做出自适应调整而更倾向于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农户的家庭禀赋特征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已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农村存在...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劳动力成本
        2.1.2 单位劳动力成本
        2.1.3 农业生产要素
        2.1.4 劳动节约型技术
    2.2 理论基础
        2.2.1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2.2.2 农户行为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3.2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影响
        2.3.3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的实证检验
第3章 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其对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影响
    3.1 引言
    3.2 农业劳动力成本的时序演变特征与地区差异
        3.2.1 农业劳动力成本的时序演变特征
        3.2.2 农业劳动力成本的地区差异
    3.3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时序演变特征与地区差异
        3.3.1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时序演变特征
        3.3.2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
    3.4 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测度方法
    3.5 农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时序演变、地区差异与行业比较
        3.5.1 农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时序演变特征
        3.5.2 农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地区差异分析
        3.5.3 农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行业比较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要素需求与替代的影响
    4.1 引言
    4.2 文献综述
    4.3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4.3.1 基于超越对数形式的成本函数模型
        4.3.2 要素替代弹性的估算
    4.4 数据来源及说明
    4.5 实证分析与讨论
        4.5.1 实证估计与检验
        4.5.2 要素需求价格弹性
        4.5.3 要素替代弹性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中国农业增长路径选择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2.1 研究方法
        5.2.2 数据来源
    5.3 要素价格变化与要素投入变化
        5.3.1 要素价格变化
        5.3.2 要素价格变化对要素投入结构变化的诱导
    5.4 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增长
        5.4.1 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
        5.4.2 农业单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机制
    5.5 农业分行业增长路径选择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引言
    6.2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
        6.2.1 数据来源
        6.2.2 样本基本情况
    6.3 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与采纳情况
    6.4 基于农户家庭禀赋视角的影响分析
        6.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4.2 模型选择与变量设置
        6.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 基于TAM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6.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5.2 变量说明
        6.5.3 模型设定与实证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粮食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研究——基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J]. 吴丽丽,李谷成,周晓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02)
[2]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 吴丽丽,李谷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3]劳动力转移及其分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江汉平原水稻和棉花种植为例[J]. 杨志海,麦尔旦·吐尔孙,王雅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02)
[4]正确认识粮食安全和农业劳动力成本问题[J]. 钟甫宁.  农业经济问题. 2016(01)
[5]农村劳动力价格、人口结构变化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J]. 杨进,钟甫宁,陈志钢,彭超.  管理世界. 2016(01)
[6]河南省制造业的工资、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J]. 刘东勋,李欣欣.  经济经纬. 2015(06)
[7]江苏农业劳动力减少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影响[J]. 张旭青,何伟.  新疆农垦经济. 2015(10)
[8]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纳决策和采纳密度研究——基于Double-Hurdle模型的实证分析[J]. 储成兵.  农业技术经济. 2015(09)
[9]转型期我国农业增长路径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实证研究——基于大陆28省份的经验证据[J]. 周晓时,李谷成,吴丽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10]要素禀赋变化与中国农业增长路径选择[J]. 吴丽丽,李谷成,周晓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8)

博士论文
[1]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过程及机理研究[D]. 姜松.西南大学 2014
[2]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及机理研究(1978-2011)[D]. 雷超超.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中国制造业要素替代效应的计量研究[D]. 杨帅.吉林大学 2013
[4]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采用劳动节约技术行为的诱导效应及实现条件研究[D]. 杨宇.西南大学 2012
[5]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影响研究[D]. 胡雪枝.南京农业大学 2012
[6]中国农户收入、生产行为与技术效率研究[D]. 徐翠萍.上海交通大学 2010
[7]非农就业与农机支持的政策选择研究[D]. 纪月清.南京农业大学 2010
[8]基于IPRs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福利效应与政策研究[D]. 韩艳旗.华中农业大学 2010
[9]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与战后菲律宾农业发展[D]. 何爱.厦门大学 2009
[10]基于知识的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 鲁柏祥.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D]. 杨艳.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61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61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2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