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德国鲁尔区的产业转型与战略选择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30 22:49
资源型城市占我国城市总数的40%,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研究如何提高资源型城市转型质量,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系统梳理德国鲁尔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和战略选择,分析归纳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径范式可知,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场持久战,促使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向非资源型产业流动是提升转型质量的关键;根据地区禀赋发展具备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软硬基础设施瓶颈,是打破对资源型产业的路径依赖,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
【文章来源】:宏观质量研究. 2020,8(05)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二、德国鲁尔区转型发展对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三、德国鲁尔区产业转型的发展变迁之路
1.第一阶段(1966-1974):继续支持发展传统煤炭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教育
2.第二阶段 (1975-1986): 同时扶持传统工业产业现代化和支持新产业创新研发
3.第三阶段 (1987-1999): 地方主体分区域寻找地方潜在比较优势产业
4.第四阶段 (从2000年起): 根据现有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不断发展
四、鲁尔区产业转型经验总结及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1.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是场持久战,向非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是必然
2.重视教育培训和科技研发,为接续产业发展培育人力资本
3.转型规划放权至地方,因地制宜促进非资源型产业发展
4.完善产业所需基础设施,并对产业进行因势利导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编号:3169630
【文章来源】:宏观质量研究. 2020,8(05)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二、德国鲁尔区转型发展对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三、德国鲁尔区产业转型的发展变迁之路
1.第一阶段(1966-1974):继续支持发展传统煤炭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教育
2.第二阶段 (1975-1986): 同时扶持传统工业产业现代化和支持新产业创新研发
3.第三阶段 (1987-1999): 地方主体分区域寻找地方潜在比较优势产业
4.第四阶段 (从2000年起): 根据现有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不断发展
四、鲁尔区产业转型经验总结及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1.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是场持久战,向非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是必然
2.重视教育培训和科技研发,为接续产业发展培育人力资本
3.转型规划放权至地方,因地制宜促进非资源型产业发展
4.完善产业所需基础设施,并对产业进行因势利导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编号:3169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6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