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格局中的地方自主性 ——对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12:15
本文将海南经济特区作为样本,展开对其发展历程的实证研究,从而提出和论证了“非均衡格局中的地方自主性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这一命题。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并运用多学科分析方法,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换过程的现实考察,和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经验材料的研究,论证了以地方政府为代表的利益主体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的地位、功能和相互间的发展联系,为区域现代化建设寻找若干现实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由导论、正文三章和基本结论组成。全文以制度创新——关系调整——路径选择为脉络展开。正文第一部分,主要阐明了区域发展启动的背景、历史上开发的启示、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意义,再现了地方政府所主导的体制改革。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特区所在地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特区所在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特区内的区间关系与系统关系,阐述了“超常规发展”过程中产生“泡沫经济”现象的原因。第三部分论述了“有限创造模式”、“授权创造模式”、“自发创造模式”的地方化试验及意义,分析了区域质量型发展的趋势。论文通过对具体的区域考察研究,分别得出了“地方政府能力的实质即是制度创新的能力;而这种制度创新过程的背景则...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的现状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 创新与难点
一、 非均衡格局中的制度创新
(一) 区域发展启动的背景
(二) 海南区域开发的历史与启示
(三) 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意义
(四) 地方自主性实践中的制度创新
[小结]
二、 非均衡格局中的关系调整
(一)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二) 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三) 地方区间关系与系统关系
(四) 利益驱动与“泡沫经济”
(五) 地方自主性实践中的法制建设
[小结]
三、 非均衡格局中的路径选择
(一) 有限创造模式:“洋浦开发”
(二) 授权创造模式:“海甸岛开发”
(三) 自发创造模式:“博鳌开发”
(四) 地方自主性实践中的质量型发展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220561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的现状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 创新与难点
一、 非均衡格局中的制度创新
(一) 区域发展启动的背景
(二) 海南区域开发的历史与启示
(三) 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意义
(四) 地方自主性实践中的制度创新
[小结]
二、 非均衡格局中的关系调整
(一)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二) 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三) 地方区间关系与系统关系
(四) 利益驱动与“泡沫经济”
(五) 地方自主性实践中的法制建设
[小结]
三、 非均衡格局中的路径选择
(一) 有限创造模式:“洋浦开发”
(二) 授权创造模式:“海甸岛开发”
(三) 自发创造模式:“博鳌开发”
(四) 地方自主性实践中的质量型发展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220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220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