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积极福利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 ——基于河南省五县市实证调查

发布时间:2021-06-27 15:00
  2007年《残疾人就业条例》与2008年新《残疾人保障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法制环境、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高效的帮助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意愿、达到法定年龄的残疾人通过劳动就业实现职业理想与人生幸福,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与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残疾人就业保障,主要是指国家政府和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关照与支持,帮助广大残疾人劳动者实现他们就业权与发展权的制度安排。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广大残疾人群众对于就业发展期望的不断提升,传统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政策理念与实践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残疾人就业保障发展的实践要求。积极福利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首先在文献研究与残疾人就业保障发展趋势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利用积极福利思想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发展的可能性。然后,立足于积极福利思想的理论视角,基于对于河南省五县市的残疾人就业保障状况实证调查,论文深入研究了以抽样地区为代表的河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发展状况。其中,为了使调查数据能够更为真实的反映河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发展的现实特点,在对样本地区进行筛选时充分考虑、统...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积极福利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 ——基于河南省五县市实证调查


研究框架

模型图,社会排斥,就业歧视,残疾人


图 4-1 劳动力市场的残疾人社会排斥、就业歧视模型①知,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或雇主无法 的工作效率要高于一般人 B 的工作效率。但往往出于雇主所发展而来的社会排斥与就业歧视,会使残疾人面对一般轻易的失去工作机会。可见,是社会排斥因素作用的存高技术和知识型的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与成功率,严重影信心、热情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另外,从招聘风险上讲员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间的偏差带来的经济损失,它涉题。由于受到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影响,需要用见通常会存在偏好于雇用一般人 B 来进行相应的工作,但工作效率间的真实差距,这也正是导致残疾人就业歧视形上述招聘风险原因以外,致使残疾人就业歧视形成的另一理成见。其中,差异成见即是指一般员工不愿意同与有身行工作,甚至在有身体缺陷的残疾人员工效率较高情况

劳动力市场歧视,残疾人就业


视与社会排斥对于残疾人就业保力的雇佣量 L1 远远小于没有主观明了消除用人单位的主观偏见能够。社会发展水平等作为残疾人就业保积极福利视角下选择残疾人就业基本客观依据。而消弭社会参与障为领域。残疾人群体与就业市场的身心障碍,但更为主要的原因会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社会排使其在就业市场上难以同一般劳。因此,改善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排斥,深入普及科学的残疾人就业利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进而实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残疾人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自尊和社交行为的多重中介效应[J]. 王豪,刘冯铂.  残疾人研究. 2017(01)
[2]如何让残疾人就业渠道更通畅[J]. 王豪.  人民论坛. 2017(04)
[3]残疾人就业:教育、残疾程度和性别的影响[J]. 邢芸,汪斯斯.  教育与经济. 2016(06)
[4]社会治理背景下中国残疾人福利模式构建——问题、逻辑及优化[J]. 周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6(05)
[5]多中心治理视域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主体研究[J]. 李静.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6(05)
[6]积极福利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 王豪.  中州学刊. 2016(08)
[7]税收减免对福利企业用工的经济效应分析[J]. 金中坤,潘镇.  税务与经济. 2016(01)
[8]残疾人社会服务的多主体合作供给模式研究[J]. 周进萍.  残疾人研究. 2015(03)
[9]我国残疾人就业服务现状、困境与优化[J]. 徐倩.  残疾人研究. 2015(03)
[10]社会治理视角下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探略及发展路径分析[J]. 周沛.  社会科学. 2015(08)

博士论文
[1]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及现实意义[D]. 刘孝菊.浙江大学 2013
[2]社区认同研究[D]. 彭莉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 陈福祥.西南大学 2011
[4]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 余向东.安徽大学 2011
[5]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 王利迁.河北师范大学 2010
[6]区域社会福利协调发展研究[D]. 包海花.中央民族大学 2010
[7]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 胡颖峰.华中科技大学 2009
[8]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绩效评价研究[D]. 张延辉.吉林大学 2008
[9]后福利国家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D]. 杨山鸽.复旦大学 2006
[10]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D]. 杨冬民.西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3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253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4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