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09:10
本文响应十八大报告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系统的介绍延吉市、龙井市、图们市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分布状态,对其进行驱动力分析,探索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不同重要程度区域,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并且针对生态用地不同重要程度进模拟优化,构建合理的生态用地空间格局。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从数量、形状、连通性、可达性、镶嵌度、空间分布性五个方面,选取十八个指标建立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对延吉市1990年、2005年、2014年进行城市生态用地回顾性评价,对龙井市2014年和图们市2014年进行城市生态用地现状评价。其次,从生态服务功能、水资源安全、景观空间格局、生态敏感性四个方面,选取六个指标建立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生态用地类型的重要程度及建立相应的保护方案。最后,运用基于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与GIS相结合,模拟延龙图地区2025年-2035年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状态,并结合生态重要程度空间布局进行模拟优化。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评价
1.2.2 城市绿色空间结构评价
1.2.3 元胞自动机(CA)的发展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2.1 城市生态学
2.2 城市生态用地
2.3 GIS和遥感(RS)理论
2.4 元胞自动机(CA)模型
2.5 逻辑回归方法
第三章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评价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城市生态用地类型划分
3.3 城市生态用地指标体系构建
3.3.1 指标的选择
3.3.2 确定指标权重
3.4 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评价
3.4.1 生态用地空间结构指标内涵与计算
3.4.2 延吉市城市生态用地评价
3.4.3 龙井市城市生态用地现状评价
3.4.4 图们市城市生态用地现状评价
第四章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评价
4.1 确定生态重要性指标及评价标准
4.2 水源保护区划定
4.3 确定权重
4.3.1 构造判断矩阵
4.3.2 一致性检验
4.4 分析与评价
4.4.1 基于重要程度的生态研究保护
4.4.2 基于用地类型的生态研究保护
第五章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扩展模拟与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5.1 CA模型设计与实现
5.1.1 CA模型的设计
5.1.2 CA模型的实现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运行精度评定
5.2.2 CA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
5.3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的区域生态连接度评价方法及应用[J]. 张利,陈亚恒,门明新,许皞.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8)
[2]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软件构建与应用[J]. 黎夏,李丹,刘小平,劳春华,张亦汉,何晋强,黄康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3]景观生态学中生态连接度研究进展[J]. 富伟,刘世梁,崔保山,张兆苓. 生态学报. 2009(11)
[4]基于耦合的地理模拟优化系统[J]. 黎夏,刘小平,何晋强,李丹,陈逸敏,庞瑶,李少英. 地理学报. 2009(08)
[5]梯度微粒群优化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J]. 肖健梅,李军军,王锡淮. 控制与决策. 2009(04)
[6]深圳地区景观生态连接度评估[J]. 武剑锋,曾辉,刘雅琴. 生态学报. 2008(04)
[7]成都城市森林指标体系研究[J]. 丁俊. 山西建筑. 2007(10)
[8]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空间决策行为及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模拟[J]. 刘小平,黎夏,叶嘉安.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1)
[9]应用AHP构建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 何兴元,宋力,徐文铎,解迪. 辽宁林业科技. 2006(03)
[10]城市生态用地的“协调—集约”度创新研究[J]. 宗毅,汪波. 科学管理研究. 2005(06)
博士论文
[1]城市增长与景观变化的多尺度研究[D]. 刘勇.浙江大学 2008
[2]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理论及应用[D]. 唐贤伦.重庆大学 2007
[3]基于GIS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与优化研究[D]. 徐昔保.兰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生态用地演变研究[D]. 黄秀兰.中南大学 2008
[2]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D]. 王蓉丽.浙江大学 2005
[3]地理特征元胞自动机及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研究[D]. 罗平.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54035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评价
1.2.2 城市绿色空间结构评价
1.2.3 元胞自动机(CA)的发展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2.1 城市生态学
2.2 城市生态用地
2.3 GIS和遥感(RS)理论
2.4 元胞自动机(CA)模型
2.5 逻辑回归方法
第三章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评价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城市生态用地类型划分
3.3 城市生态用地指标体系构建
3.3.1 指标的选择
3.3.2 确定指标权重
3.4 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评价
3.4.1 生态用地空间结构指标内涵与计算
3.4.2 延吉市城市生态用地评价
3.4.3 龙井市城市生态用地现状评价
3.4.4 图们市城市生态用地现状评价
第四章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评价
4.1 确定生态重要性指标及评价标准
4.2 水源保护区划定
4.3 确定权重
4.3.1 构造判断矩阵
4.3.2 一致性检验
4.4 分析与评价
4.4.1 基于重要程度的生态研究保护
4.4.2 基于用地类型的生态研究保护
第五章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扩展模拟与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5.1 CA模型设计与实现
5.1.1 CA模型的设计
5.1.2 CA模型的实现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运行精度评定
5.2.2 CA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
5.3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的区域生态连接度评价方法及应用[J]. 张利,陈亚恒,门明新,许皞.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8)
[2]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软件构建与应用[J]. 黎夏,李丹,刘小平,劳春华,张亦汉,何晋强,黄康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3]景观生态学中生态连接度研究进展[J]. 富伟,刘世梁,崔保山,张兆苓. 生态学报. 2009(11)
[4]基于耦合的地理模拟优化系统[J]. 黎夏,刘小平,何晋强,李丹,陈逸敏,庞瑶,李少英. 地理学报. 2009(08)
[5]梯度微粒群优化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J]. 肖健梅,李军军,王锡淮. 控制与决策. 2009(04)
[6]深圳地区景观生态连接度评估[J]. 武剑锋,曾辉,刘雅琴. 生态学报. 2008(04)
[7]成都城市森林指标体系研究[J]. 丁俊. 山西建筑. 2007(10)
[8]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空间决策行为及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模拟[J]. 刘小平,黎夏,叶嘉安.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1)
[9]应用AHP构建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 何兴元,宋力,徐文铎,解迪. 辽宁林业科技. 2006(03)
[10]城市生态用地的“协调—集约”度创新研究[J]. 宗毅,汪波. 科学管理研究. 2005(06)
博士论文
[1]城市增长与景观变化的多尺度研究[D]. 刘勇.浙江大学 2008
[2]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理论及应用[D]. 唐贤伦.重庆大学 2007
[3]基于GIS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与优化研究[D]. 徐昔保.兰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生态用地演变研究[D]. 黄秀兰.中南大学 2008
[2]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D]. 王蓉丽.浙江大学 2005
[3]地理特征元胞自动机及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研究[D]. 罗平.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54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25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