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08:08
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很不容乐观。尽管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国内资源已难以全面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时,生态环境状况也难以支撑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实际上,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防止资源耗竭、遏止生态环境恶化已刻不容缓。本文的切入点,是探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即生态效率理念的孕育、发展历程。与此同时,着重依据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生态经济等理论,综合运用演绎归纳、实证、微中观与宏观相结合、比较、数理经济建模等分析方法,以生态效率型组织“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怎么样”发展为研究主线,论文试图相对系统和完整地构建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理论。论文主体内容分四部分:第一篇论述生产与服务组织生态效率化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资源环境的服务功能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这种功能只能被人力产品或服务有限替代,也只能被有限削弱。可能性:首先,外部资源环境成本的产生与大小是能够被控制的。其次,资源环境公有制的强化与完善能够减小组织的资源环境负面影响。第三,多种经济增长与生态减负并举...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选题的实践意义
二、生态效率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一)生态效率研究的理论背景
(二)生态效率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逻辑结构
四、研究难点与解决思路
(一)生产与服务组织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必要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的供需均衡
(二)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评价指标
五、本研究的可能创新
(一)生态效率研究领域的拓展
(二)“生态效率型组织理论”的探索
(三)“生态效率价值型考核指标”的建立
六、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
(一)组织
(二)自然资源-环境系统
引言参考文献
第一篇 基础理论: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必然性分析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理论: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具有必要性
第一节 资源环境支撑经济活动
第二节 资源环境的直接服务功能只能被人力产品或劳务有限替代
第三节 资源环境的间接服务功能只能被有限削弱
第二章 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与生态经济实践: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具有可能性
第一节 资源环境外部性理论:外部资源环境成本的产生与大小能够被调控
第二节 资源环境法:资源环境公有制的强化与完善能减小生产过程的资源环境负面影响
第三节 多种经济增长与生态减负并举的组织形式已被实践
第三章 生态效率型组织理论
第一节 生态效率内涵演变与实践发展
第二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概念、内涵与经济意义
第三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3R”运行路径
第四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类别
第二篇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战略篇
第四章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原则
第一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发展要有利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发展要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节 发展生态效率型组织要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发展生态效率型组织要有利于构筑我国绿色贸易制度
第五节 生态效率化要有利于生产与服务组织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第五章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主体战略
第一节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理论
第二节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实践历程
第三节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主体战略
第六章 我国不同产业的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战略
第一节 农业生态效率型组织
第二节 工业生态效率型组织
第三节 生态效率型第三产业组织
第七章 我国生态效率组织的区位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补链型”和“长链型”生态产业园
第二节 农村:利用“3R”原则发展农工一体化生态效率组织
第八章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的经营方式战略
第一节 引入生态效率思想
第二节 建立积极的环境管理体系
第三节 生产与服务组织提高生态效率的关键措施
第三篇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政策篇
第九章 培育与强化生态需求
第一节 开展环境伦理教育 培育生态需求
第二节 完善环评法推行环境成本核算制度 强化生态服务的供给
第三节 建立“垃圾处置法” 消费生态化纳入生态效率型组织建设内容
第十章 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生态效率型组织
第一节 将生态效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第二节 政府规划引导和组织 开展生态效率技术攻关
第十一章 实施绿色金融与生态税收政策
第一节 实施绿色金融
第二节 开征生态税
第四篇 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新疆篇
第十二章 新疆急需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
第一节 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的必要性
第二节 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的可能性一:节地潜力
第三节 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的可能性二:节水条件
第十三章 新疆“种养加”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原则
第一节 区域农业生产生态效率化 实现高产优质
第二节 发展农工一体化生态效率产业 建设高效农业
第三节 培育生态效率型农户 发展生态、安全农业
第四节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节水型农业生态效率组织
第十四章 发展贸工农生态化联动型生态效率产业组织
第一节 新疆特色涉农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发展贸工农生态化联动型生态效率产业组织——以制糖业为例
第十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借鉴国际经验重构我国环境税制法律体系[J]. 陈书全,赵艳丽. 生态经济. 2005(11)
[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法律体系探讨[J]. 任勇,李华友,周国梅,陈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05)
[3]清洁生物质秸秆能源研究进展[J]. 周勇. 应用化工. 2005(10)
[4]生物质热解影响因素研究[J]. 马承荣,肖波,杨家宽,李建芬,郭勇,周新平. 环境技术. 2005(05)
[5]核电:安全、清洁的能源[J]. 周全之. 大众用电. 2005(10)
[6]洁净煤技术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战略意义[J]. 时思. 有色金属设计. 2005(03)
[7]资源税改革:上调和扩大[J]. 顾列铭. 生态经济. 2005(09)
[8]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J]. 杨海生,周永章,王树功,赵宇鷃. 生态经济. 2005(09)
[9]构建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 毛萍,康世瀛. 生态经济. 2005(09)
[10]瑞典:两代人对核电的不同思考[J]. 辛桦. 生态经济. 2005(08)
本文编号:3335810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选题的实践意义
二、生态效率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一)生态效率研究的理论背景
(二)生态效率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逻辑结构
四、研究难点与解决思路
(一)生产与服务组织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必要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的供需均衡
(二)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评价指标
五、本研究的可能创新
(一)生态效率研究领域的拓展
(二)“生态效率型组织理论”的探索
(三)“生态效率价值型考核指标”的建立
六、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
(一)组织
(二)自然资源-环境系统
引言参考文献
第一篇 基础理论: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必然性分析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理论: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具有必要性
第一节 资源环境支撑经济活动
第二节 资源环境的直接服务功能只能被人力产品或劳务有限替代
第三节 资源环境的间接服务功能只能被有限削弱
第二章 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与生态经济实践: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具有可能性
第一节 资源环境外部性理论:外部资源环境成本的产生与大小能够被调控
第二节 资源环境法:资源环境公有制的强化与完善能减小生产过程的资源环境负面影响
第三节 多种经济增长与生态减负并举的组织形式已被实践
第三章 生态效率型组织理论
第一节 生态效率内涵演变与实践发展
第二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概念、内涵与经济意义
第三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3R”运行路径
第四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类别
第二篇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战略篇
第四章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原则
第一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发展要有利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生态效率型组织的发展要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节 发展生态效率型组织要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发展生态效率型组织要有利于构筑我国绿色贸易制度
第五节 生态效率化要有利于生产与服务组织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第五章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主体战略
第一节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理论
第二节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实践历程
第三节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主体战略
第六章 我国不同产业的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战略
第一节 农业生态效率型组织
第二节 工业生态效率型组织
第三节 生态效率型第三产业组织
第七章 我国生态效率组织的区位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补链型”和“长链型”生态产业园
第二节 农村:利用“3R”原则发展农工一体化生态效率组织
第八章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的经营方式战略
第一节 引入生态效率思想
第二节 建立积极的环境管理体系
第三节 生产与服务组织提高生态效率的关键措施
第三篇 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政策篇
第九章 培育与强化生态需求
第一节 开展环境伦理教育 培育生态需求
第二节 完善环评法推行环境成本核算制度 强化生态服务的供给
第三节 建立“垃圾处置法” 消费生态化纳入生态效率型组织建设内容
第十章 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生态效率型组织
第一节 将生态效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第二节 政府规划引导和组织 开展生态效率技术攻关
第十一章 实施绿色金融与生态税收政策
第一节 实施绿色金融
第二节 开征生态税
第四篇 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新疆篇
第十二章 新疆急需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
第一节 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的必要性
第二节 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的可能性一:节地潜力
第三节 发展种养生态效率组织的可能性二:节水条件
第十三章 新疆“种养加”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原则
第一节 区域农业生产生态效率化 实现高产优质
第二节 发展农工一体化生态效率产业 建设高效农业
第三节 培育生态效率型农户 发展生态、安全农业
第四节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节水型农业生态效率组织
第十四章 发展贸工农生态化联动型生态效率产业组织
第一节 新疆特色涉农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发展贸工农生态化联动型生态效率产业组织——以制糖业为例
第十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借鉴国际经验重构我国环境税制法律体系[J]. 陈书全,赵艳丽. 生态经济. 2005(11)
[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法律体系探讨[J]. 任勇,李华友,周国梅,陈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05)
[3]清洁生物质秸秆能源研究进展[J]. 周勇. 应用化工. 2005(10)
[4]生物质热解影响因素研究[J]. 马承荣,肖波,杨家宽,李建芬,郭勇,周新平. 环境技术. 2005(05)
[5]核电:安全、清洁的能源[J]. 周全之. 大众用电. 2005(10)
[6]洁净煤技术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战略意义[J]. 时思. 有色金属设计. 2005(03)
[7]资源税改革:上调和扩大[J]. 顾列铭. 生态经济. 2005(09)
[8]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J]. 杨海生,周永章,王树功,赵宇鷃. 生态经济. 2005(09)
[9]构建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 毛萍,康世瀛. 生态经济. 2005(09)
[10]瑞典:两代人对核电的不同思考[J]. 辛桦. 生态经济. 2005(08)
本文编号:3335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33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