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要素价格决定机制研究 ——国际经验与历史证据

发布时间:2021-08-11 15:4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引人瞩目的长期高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然而,在经济总量迅速提高的同时,经济结构问题也日益突显,经济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全面回顾改革开放30年发展进程,系统总结中国转型时期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民富裕、民族振兴;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是改革的本质要求与核心内容,其目标是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使价格成为经济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资源配置归根结底是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其直接决定经济发展水平与运行效率,进而决定发展成果分配与社会公平。要素价格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媒介与基础手段,要素价格决定机制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实现工具,健全的要素价格决定机制是确保要素价格合理性的制度保...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1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要素价格决定机制研究 ——国际经验与历史证据


交换经济一般均衡:2×2艾奇沃斯盒式图

交换经济,一般均衡,价格调整,消费者


消费者Ⅰ的无差异曲线以1O 为原点,其效用函数满足(1)1u 曲线以2O 为的原点,其效用函数满足(3)2(2)2(1)2u < u<u。两轴长度1q 等于两个消费者对商品1Q 的拥有量,纵轴长度q框内每个点描述某种特定的分配状态:在初始状态 A 点,消费者Ⅱ的初始禀赋021q 和022q ,满足1021011q + q=q,02012q + q,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由经过 A 点的预算约束线确定。显未达到效用最大化。现行价格体系下,消费者Ⅰ愿以2Q 交 向 D 移动),消费者Ⅱ愿以1Q 交换2Q (沿预算线从 A 向 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然而,现行价格体系无法实现一般高于消费者Ⅱ愿意出售的数量,而其对2Q 的供给则超过消态,必须调整价格比率,使消费者Ⅰ以更多的2Q 交换费者

要素收入,集约型,份额,生产函数


者视为一种“典型事实”(stylized facts)。虽然要素份额稳触,但其显然也未被后者所预示。分配理论缺乏对这一典型事实的解释能力,导致卡尔多(19论。通过引入相应假设,新古典理论的支持者试图调和理是资本劳动比率(capital-labor ratio)k = K/L 随时间稳定,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然而工业革命以来资本劳动比率持无意义。Robert Solow (1958)以更为灵活的技术处理,提供资本劳动比率确实持续提高,但资本有效劳动比率(cap保持不变,要素收入份额稳定可以据此解释。尽管 Solow 信性仍然广受质疑。效的解释由 Martin Bronfenbrenner (1960)给出。其并不纠缠直接考察相对要素份额保持不变需要满足何种条件。Mar of substitution)是理解这一问题的核心所在。下面简述其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干预、土地供应与价格扭曲[J]. 张娟锋,贾生华.  当代财经. 2007(07)
[2]要素价格重估与工业结构升级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J]. 付红.  中国国情国力. 2007(07)
[3]所有制约束与要素价格扭曲——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 史晋川,赵自芳.  统计研究. 2007(06)
[4]不完全要素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J]. 张少杰,董碧松,郭雅娴.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市场缺位下的能源价格扭曲[J]. 杨洁.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1)
[6]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与公平效率问题的思考[J]. 陈永志,林跃锋,朱云章.  理论前沿. 2007(06)
[7]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 郝枫,赵慧卿.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06)
[8]中国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现象研究[J]. 张向达,吕阳.  财政研究. 2006(09)
[9]经济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成因:基于要素市场的分析[J]. 冒佩华.  江淮论坛. 2006(04)
[10]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农户劳动时间分配决策过程[J]. 赵慧卿,周国富.  统计研究. 2006(04)

博士论文
[1]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D]. 赵自芳.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36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336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6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