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动力机制

发布时间:2021-08-13 15:28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运用城乡互动关系的变化,加强城乡合作实现乡村发展,亟需对城乡融合导向下的乡村发展动力机制进行研究。运用概念性框架法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并以徐州市2018年120个乡镇为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乡同质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外部动力,城乡互补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外部动力包括城乡基础设施融合与公共服务融合两方面,其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的效应大小分别为0.1558与0.6836;内部动力包括乡村吸引力与要素集聚两方面,其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的效应分别为0.702与0.3356;外部动力主要靠政府投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融合与公共服务融合来实现,内部动力则要靠乡村规划来塑造。本文对地方政府在操作层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2020,35(08)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动力机制


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框架

路径图,路径,乡村,内部动力


上述概念性框架构建了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作为科学研究的一部分,进一步用SEM模型验证该动力机制框架。据图1,本文设置五个潜变量,分别为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融合水平、乡村要素集聚水平、乡村吸引力与乡村发展水平,其中对不同潜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路径设定5个假定。假设1:乡村吸引力作为内部动力直接对乡村发展起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自身改进使其在与城市合作中吸引外部要素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后生产主义出现,乡村性元素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乡村吸引力提升意味着乡村可提供质量更高的农副产品,成为更愿意投资与消费的去处,于是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假设2:乡村要素集聚作为内部动力直接对乡村发展起促进作用,农村土地、人口与产业要素集聚表明要素空间组合优化,可减少空间成本,释放空间红利,具备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产业融合度高,于是可促进乡村发展。假设3:基础设施城乡融合作为外部动力先作用于中介变量——要素集聚,再对乡村发展起作用,基础设施本身不是直接发展要素,但会引导要素流动而产生集聚,同时可改善组织架构与运行效率,于是可间接促进乡村发展。假设4: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融合作为外部动力先作用于中介变量——乡村吸引力,再促进乡村发展,同理,基本公共服务本身不是直接生产要素,但可提升要素质量,吸引先进要素,于是间接促进乡村发展。假设5: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融合呈现正相关,两者内在供给存在一致性。简之,五个潜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两个内部动力潜变量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第二类是两个外部动力变量存在相关性,且都是先作用于内部动力,再间接促进乡村发展。以SEM模型语言在Amos 24软件中绘制路径图(图2)。2 结果分析

路径图,乡村,动力作用,路径


污水处理村占比、自来水村占比、公路网密度与城市距离四项指标在标准化回归估计下对潜变量—基础设施城乡融合的权重系数分别是:0.64、0.45、0.48与-0.65。其中前三者作用为正,表明主要基础设施覆盖率越高,则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水平越好;而城市距离权重系数为-0.65,表明与城市距离越大,则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水平越差,显示城乡基础设施融合还受不可控的地理空间区位影响,主要因为与城市距离越大则交通可达性越小,不利于要素对外交流。表3与图3显示,城乡基础设施融合不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水平,或作用不显著,而是通过改变乡村要素集聚为中介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其中路径F4←F1的作用系数是0.46,显著性水平0.049<0.05。于是认为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每提高1个单位,乡村要素集聚水平可提升0.46单位,F5←F1的间接效应大小为0.16,表明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每提升1个单位,可间接带来乡村0.16个单位的发展。这主要因为城乡基础设施融合能改变乡村人口空间分布,使其沿主要交通线路集中居住,同时产业因可达性要求沿主要交通干线布局,因此带来乡村人口、土地与产业集聚,从而使不同要素的空间组织构架有效率;城乡基础设施融合还加强了城市与乡村交流,把先进要素带入乡村,实现乡村产品价值,于是其可促进乡村发展。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本身不是直接生产要素,但却改变了乡村生产要素的空间组织形态、提升了其质量,于是间接促进乡村发展。2.2.2 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都市郊野乡村多功能评价及其空间布局——以上海89个郊野镇为例[J]. 谷晓坤,陶思远,卢方方,周小平.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1)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北五省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J]. 雍会,杨丹.  北方园艺. 2019(19)
[3]滨海地区畜禽养殖户污染防治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响应机理——以盐城市为例[J]. 徐新悦,岳梦凡,李建国,刘丽丽.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9)
[4]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与理论融合——兼谈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批判借鉴[J]. 金成武.  经济研究. 2019(08)
[5]乡村吸引力的概念及其形成机制[J]. 戴柳燕,周国华,何兰.  经济地理. 2019(08)
[6]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溯源、内涵与机制分析[J]. 杨志恒.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04)
[7]中国乡村振兴要素识别与发展类型诊断——基于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信息挖掘分析[J]. 谢臻,张凤荣,陈松林,韦素琼,敖佳,高阳,伦飞.  资源科学. 2019(06)
[8]土地活才有城乡融[J]. 刘守英.  中国经贸导刊. 2019(10)
[9]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的逻辑、关键与路径[J]. 陈丹,张越.  宏观经济管理. 2019(01)
[10]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与城乡融合发展[J]. 陈昕昕.  农业经济. 2018(12)



本文编号:3340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340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7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