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住宅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20:28
  为了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国家正在进行改革,逐步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变从前完全依靠政府发布的定额进行造价管理的单一模式。依靠政府发布的定额计价模式,工程造价的价格确定依据主要是政府发布的定额和调价规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下,工程造价的价格确定由企业依据市场情况、自身的管理水平、生产能力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信息的收集和经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变得相对重要,否则,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变得相对困难。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形势下,寻找比较有效和可行的、易操作的造价确定和控制的依据是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一项工作。如果没有有效的确定工程造价的造价信息,没有有效的造价确定依据,企业自主报价是一句空话,市场也无法形成合理的工程造价,工程项目建设的参与人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确定相对困难。因此,我们由过去单一的政府定价的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变过程中,需要增加和完善工程造价信息,改变分部分项工程单价仅仅依靠政府发布的定额确定的单一模式。人类的知识积累常常建立在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不断的实践...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住宅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研究


970年-1998年美国几种造价指数趋势图

信息关系,参与人


“信息不对称”时时在破坏市场机制:在商品交易市场上,有信息少的一方由于缺乏商品相关信息,有时想取得相关的信息十分困难,而成本往往太高。因此,拥有信息少的一方在得不到信息的情况往往将价格作为考虑的第一因素。而优质商品的生产成本一般高于劣质产品,于是,价格机制失灵了,无法出现优胜劣态,导致优质产品市场不断萎缩,伪劣产品充斥了市场。④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在建筑行业,由于历史的传统和产品的特点,造就了建筑业生产行业处于割裂的行业结构,参与各方由于经济利益的关系常常处于对立的关系。同时,由于建筑业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建筑业变成一个能响应项目和需求改变的具有灵活性的行业。建筑业存在很多规模小、专业化的、互相关联的参与各方(江伟,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研究,2003)。

设计图,工程造价信息,交流模式,纵向


图 2.5 传统的工程造价信息纵向交流模式e Traditional Project Cost Information Portrait Comm信息应用技术并未从整个建筑业的角度考虑求。实际实施过程中,也缺乏立足于项目角造成各参与方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造价信息息孤岛。程中,业主为了获得相对准确的工程造价信的编制,确认工程的预期价格。由于预算的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预算编制,保证预算的同时,可以评判投标人的报价,防止过低价加了成本和减低了效率。,如何评判设计图的经济性,也是项目取得,设计单位按照标准、规范完成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据挖掘中的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J]. 刘劲松.  信息技术. 2007(07)
[2]基于灰色理论与统计学比较的包头市经济发展预测研究[J]. 张璞,孙青.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4)
[3]香港地区房地产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几点借鉴[J]. 林炜.  建筑施工. 2007(06)
[4]统计控制图的异常判断准则分析[J]. 郭彦兰,崔利荣,张晨宇.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3)
[5]我国外汇储备变动的时间序列建模预测[J]. 黄长全,李晨焕.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3)
[6]干预ARIMA模型及其在我国人口总量预测中的实证研究[J]. 田金方,张小斐.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2)
[7]马尔可夫域变模型在我国季度GDP增长率序列建模中的应用[J]. 闫荣国,邱长溶.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2)
[8]英国与香港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J]. 吴学伟,任宏,竹隰生.  建筑经济. 2007(02)
[9]基于GM(1,1)模型预测投标报价中的材料价格[J]. 王冬利,梁建林.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10]编制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探讨[J]. 林琴.  福建建设科技. 2005(03)

博士论文
[1]中国建造价格水平预测研究[D]. 尚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研究[D]. 周仁强.重庆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5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35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7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