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获取剩余索取权的管理层收购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21:51
  本文以国内外管理层收购的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现代金融学分析工具,以解释和指导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具体实践为目的,进行了以剩余索取权为中心概念的管理层收购理论与实证研究。全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剩余索取权特征。1、本文将企业看成是各要素提供者之间的契约集,把管理层收购看成是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的管理者获取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契约行为。这一契约行为实现了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企业风险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大量债务融资的紧密结合。收购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制度要解决好的两个问题,即经营者激励问题和经营者选择问题。2、本文以企业管理者自然地拥有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所有者自然地拥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为前提,分析了剩余索取权的不同分享安排对参与企业的要素提供者的不同激励,而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典型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结合方式是有效调动管理者努力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所有者不能有效实施对经营者的监督时,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有利于防止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3、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于获取剩余索取权的管理层收购理论与实证研究


英国管理层收购的发展概况(其中2001年为前9个月)

美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资料来源


图 2-2 美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数量的发展概况(资料来源:Coates, An empirical reassessment of MBO bids: techniques, outcomes anddeclare corporate law)[15]

管理层收购,美国上市公司,交易金额,概况


图 2-3 美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交易金额概况(单位:10 万美元)(资料来源:Coates, An empirical reassessment of MBO bids: techniques, outcomes anddeclare corporate law)[15]三、瑞典在欧洲,瑞典的管理层收购排在第二位,在 1991 年至 2000 年间,共发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J]. 汪伟,金祥荣,汪淼军.  经济研究. 2006(03)
[2]李荣融就《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答记者问[J].   产权导刊. 2005(05)
[3]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绩效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李豫湘,彭聪,付秀明.  财贸研究. 2005(02)
[4]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实证研究——兼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J]. 林海涛.  经济学家. 2005(01)
[5]中国管理层收购的公平与效率:一个实证分析[J]. 刘德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01)
[6]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经营绩效实证分析[J]. 张卫国,纪杰,葛春辉.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06)
[7]风险分担与激励合同:对委托—代理论的进一步检讨[J]. 段文斌,袁帅.  南开经济研究. 2004(05)
[8]我国上市公司MBO绩效研究与思考[J]. 汤文仙,朱才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9]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分析——来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廖洪,张娟.  审计研究. 2004(04)
[10]民营化改制对中国产业效率的效果分析——2001年全国普查工业数据的分析[J]. 刘小玄.  经济研究. 2004(08)



本文编号:3373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373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