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12:40
  贸易信贷具有“准货币”性质,其对银行信贷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因而贸易信贷能够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影响。经典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没有考虑贸易信贷的作用,对现实的解释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与经典理论有较大背离。本文将贸易信贷纳入货币政策传导分析框架,在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基础上,分别构建含有贸易信贷的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汇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文章运用数理模型推导等方法对贸易信贷与货币政策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除了对总体的贸易信贷进行讨论之外,还分别针对国际贸易信贷和伪国际贸易信贷进行分析,对三个层次的贸易信贷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求全面分析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本文运用中国实际数据,针对贸易信贷对中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贸易信贷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做出增加的响应,对扩张的货币政策做出减少的响应;国际贸易信贷资产额对国内紧缩货币政策做出减少的响应,对国内扩张的货币政策做出增加的响应。货币政策对贸易信贷、国际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效应”,扩张的货币政策影响更大。同时,分别对含有贸易信贷的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


3货币政策影响贾易信资途径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保持在每次上调0.5个百分点的水平,其中11次是2007年内进行的调整,从图4.3可看出07年调整的密集度,这也是基于我国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资产价格高涨等复杂而特殊的经济环境而采取的应对措施。从图4.4也可以看出近几年的物价走势,2004、2007年通胀率连创 1996年以来新高。第四阶段:2007一2008年11月,从紧的货币政策。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成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至此,我国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正式被“从紧”货币政策所取代。中 中国CPI变化1996一2007%%%‘‘。「 ___‘‘ }... 666{.---‘‘{.。二 二222}.-._…… …000瓜蕊荔雾蕊疏蕊矿斋蕊恙犷蕊锰蒸篇 篇一一 222图4.4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化第五阶段:2008年11月至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8年9月起世界经济危机日趋严重。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务院决定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广义货币,第一季度


近两年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学术界相关的研究也层也不穷(王碧峰,2007;任碧云,2007).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近两年增长太快(如图5.1),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风险,如股市、楼市过快的上涨带来的泡沫破灭的风险及通货膨胀的压力等.为此央行频繁地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调控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从2007年1月以来法定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十余次,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希望通过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来调控经济。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是由货币供应影响银行贷款,进而影响投资,最终影响总产出。这个渠道在中国的有效性,大大影响央行近期紧缩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因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银行信贷紧缩,给企业融资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企业的贸易信贷金额也大大增加


本文编号:3381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381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d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