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股东控制的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9 06:18
投、融资是现代企业资金运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由此,投融资决策就构成了企业的两项基本财务活动,融资决策拟解决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来源问题,投资决策则强调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休戚相关。一方面,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融资能力,在融资能力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另一方面,企业融通资金的有偿使用性,要求企业融资必须以投资的有效需求为依据。然而,在相当一段时期里,不管是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二者相互独立的一面,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本文以我国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回答“融资结构为什么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如何?”、“不同控股类型公司的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背后根源是什么?”以及“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化会对企业价值造成怎样的影响?又如何通过二者关系的协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等问题。全文共分八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概括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并就本文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进...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主要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与评价
2.1 理论研究回顾及述评
2.1.1 传统公司金融理论: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的无关论假说
2.1.2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的相关论假说
2.1.3 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2.2 相关实证研究述评
2.2.1 国外的相关实证研究
2.2.2 国内的相关实证研究
2.2.3 相关实证研究评述
3 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制度环境分析
3.1 企业投融资体制的内涵与运行机理
3.1.1 企业投融资体制的内涵
3.1.2 企业投融资体制的运行机制
3.2 我国企业投融资体制的历史演进:一个制度变迁的分析逻辑
3.2.1 集权主导型向分权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转变:行政性投融资主体不变条件下的投资决策权下放(1978 年-1987 年,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
3.2.2 分权主导型向全面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转变: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入(1988 年-1991 年,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阶段)
3.2.3 全面扩散型向需求驱动型制度变迁方式的转变: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1992 年-2000 年,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阶段)
3.2.4 需求驱动型向市场引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转变:投融资多元化主体格局的发展(2001 年-至今,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力求突破阶段)
3.3 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制度环境分析
3.3.1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制度环境分析
3.3.2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制度环境分析
3.3.3 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运行机制
3.4 本章小结
4 大股东控制下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4.1 相关文献评述
4.2 控制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特征
4.3 理论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4.3.1 模型的假设前提
4.3.2 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4.4 模型的简要评价及理论扩展分析
4.4.1 模型的不足
4.4.2 理论扩展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大股东控制下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引言
5.2 研究假设
5.2.1 负债代理成本假说
5.2.2 负债相机治理机制假说
5.2.3 股权结构对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
5.3 研究设计
5.3.1 研究样本
5.3.2 变量选择
5.3.3 基本模型的设定
5.4 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检验
5.4.1 数据处理
5.4.2 描述性统计
5.4.3 单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5.4.4 回归检验与结果分析
5.4.5 稳定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大股东控制下融资结构的经济后果分析
6.1 引言
6.2 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与数据来源
6.3.2 变量与模型
6.4 融资结构的经济后果检验
6.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6.4.2 假设变量的相关关系分析
6.4.3 回归检验与结果分析
6.4.4 稳定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关系扭曲的对策性思考
7.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7.1.1 实施和深化股权分置改革
7.1.2 培育国有股权的人格化管理机制
7.1.3 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体系
7.2 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建设
7.2.1 深化产权改革,塑造真正的企业债券市场主体
7.2.2 明确债券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责任
7.2.3 加强债券市场法制建设,构造完善的企业债券市场法律框架
7.2.4 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7.2.5 建立和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
7.2.6 完善现有企业债券监管体制,实现功能型监管
7.3 强化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机制
7.3.1 深化银企产权改革,构建异质性银企产权主体
7.3.2 强化金融中介的监控机制
7.3.3 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净化商业信用环境
7.4 本章小节
8 研究结论、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 刘星,杨亦民. 预测. 2006(03)
[2]负债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规模——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 童盼. 经济科学. 2005(05)
[3]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童盼,陆正飞. 经济研究. 2005(05)
[4]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J]. 陈晓,王琨. 经济研究. 2005(04)
[5]投融资体制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研究[J]. 李伶俐,王定祥. 重庆社会科学. 2005(03)
[6]上市公司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 李胜楠,牛建波. 证券市场导报. 2005(03)
[7]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 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 经济研究. 2005(02)
[8]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J]. 吴世农. 学术月刊. 2005(02)
[9]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李增泉,余谦,王晓坤. 经济研究. 2005(01)
[10]股东利益与股东行为:基于股权分裂的分析[J]. 李雯. 中国软科学. 2004(12)
博士论文
[1]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王满四.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01187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主要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与评价
2.1 理论研究回顾及述评
2.1.1 传统公司金融理论: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的无关论假说
2.1.2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的相关论假说
2.1.3 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2.2 相关实证研究述评
2.2.1 国外的相关实证研究
2.2.2 国内的相关实证研究
2.2.3 相关实证研究评述
3 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制度环境分析
3.1 企业投融资体制的内涵与运行机理
3.1.1 企业投融资体制的内涵
3.1.2 企业投融资体制的运行机制
3.2 我国企业投融资体制的历史演进:一个制度变迁的分析逻辑
3.2.1 集权主导型向分权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转变:行政性投融资主体不变条件下的投资决策权下放(1978 年-1987 年,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
3.2.2 分权主导型向全面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转变: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入(1988 年-1991 年,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阶段)
3.2.3 全面扩散型向需求驱动型制度变迁方式的转变: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1992 年-2000 年,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阶段)
3.2.4 需求驱动型向市场引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转变:投融资多元化主体格局的发展(2001 年-至今,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力求突破阶段)
3.3 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制度环境分析
3.3.1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制度环境分析
3.3.2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制度环境分析
3.3.3 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运行机制
3.4 本章小结
4 大股东控制下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4.1 相关文献评述
4.2 控制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特征
4.3 理论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4.3.1 模型的假设前提
4.3.2 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4.4 模型的简要评价及理论扩展分析
4.4.1 模型的不足
4.4.2 理论扩展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大股东控制下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引言
5.2 研究假设
5.2.1 负债代理成本假说
5.2.2 负债相机治理机制假说
5.2.3 股权结构对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
5.3 研究设计
5.3.1 研究样本
5.3.2 变量选择
5.3.3 基本模型的设定
5.4 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检验
5.4.1 数据处理
5.4.2 描述性统计
5.4.3 单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5.4.4 回归检验与结果分析
5.4.5 稳定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大股东控制下融资结构的经济后果分析
6.1 引言
6.2 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与数据来源
6.3.2 变量与模型
6.4 融资结构的经济后果检验
6.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6.4.2 假设变量的相关关系分析
6.4.3 回归检验与结果分析
6.4.4 稳定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关系扭曲的对策性思考
7.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7.1.1 实施和深化股权分置改革
7.1.2 培育国有股权的人格化管理机制
7.1.3 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体系
7.2 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建设
7.2.1 深化产权改革,塑造真正的企业债券市场主体
7.2.2 明确债券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责任
7.2.3 加强债券市场法制建设,构造完善的企业债券市场法律框架
7.2.4 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7.2.5 建立和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
7.2.6 完善现有企业债券监管体制,实现功能型监管
7.3 强化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机制
7.3.1 深化银企产权改革,构建异质性银企产权主体
7.3.2 强化金融中介的监控机制
7.3.3 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净化商业信用环境
7.4 本章小节
8 研究结论、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 刘星,杨亦民. 预测. 2006(03)
[2]负债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规模——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 童盼. 经济科学. 2005(05)
[3]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童盼,陆正飞. 经济研究. 2005(05)
[4]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J]. 陈晓,王琨. 经济研究. 2005(04)
[5]投融资体制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研究[J]. 李伶俐,王定祥. 重庆社会科学. 2005(03)
[6]上市公司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 李胜楠,牛建波. 证券市场导报. 2005(03)
[7]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 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 经济研究. 2005(02)
[8]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J]. 吴世农. 学术月刊. 2005(02)
[9]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李增泉,余谦,王晓坤. 经济研究. 2005(01)
[10]股东利益与股东行为:基于股权分裂的分析[J]. 李雯. 中国软科学. 2004(12)
博士论文
[1]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王满四.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01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0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