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型测度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5 16:22
文中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多种地理基础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和最小阻力模型对扩展源最小阻力面进行模拟分析,划分出阻力区,提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与优化面积,从而协调土地"生态-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综合等级分区结果及空间布局均与实际情况吻合较高,以期为今后科学合理制定研究区土地利用政策与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34(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现状
表7 研究区2014年-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面积矩阵(单位:hm2)Table 7 Transfer matrix of land use types from 2014 to 2018 2018年 土地类型 耕地 园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2014年 耕地 4561.47 0.01 0 5565.8 0 5.77 园林地 2719.83 0 0.03 4506.9 0 3.18 草地 7920.64 0 0.01 8549.9 19.63 1.76 水域 690.01 199.52 2729.22 474.82 0.04 0.1 建设用地 84.07 0.01 0 84.88 0 0.01 未利用地 4243.77 0 0.14 2674.11 0.86 0.653.3 土地利用空间分区布局优化
根据阻力因子、阻力系数等级以及阻力因子指标权重,图3为研究区阻力面等级效果图。由图可知,研究区地势平坦(坡度较小)、植被覆盖度低、交通发达、人口密度及GDP显示鲜明的地区,这个范围内阻力值小可以完成生态复合功能使得土地利用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的最优发展;对居民生产、生活有很大限制的地区,这里的阻力值大。利用ArcGIS构建实现MCR模型[16],按阻力值将研究区划分为高阻力、较高阻力、中阻力和低阻力区4个等级区域,从高到低面积分别为65861.13km2、129353.20km2、143842.12km2、385.54km2。图4 研究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J]. 包塔娜,布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2]基于多模型测度的内蒙古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 王宏亮,郝晋珉,高阳,段文凯,李牧,陈爱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3]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潘竟虎,刘晓.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4]北方典型草原区近30年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以锡林浩特市为例[J]. 杨霞,卫智军,运向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4)
[5]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探析[J]. 朱晓青,寇静. 新视野. 2015(01)
[6]试述内蒙古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基于区域价值视角的分析[J]. 韦文英. 广西社会科学. 2014(07)
[7]基于水环境约束分区的产业布局引导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英文)[J]. 孙伟,陈雯,陈诚,高爽,郭垚.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1(05)
[8]沈阳市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J]. 吴晓青,胡远满,贺红士,布仁仓,郗凤明. 地理研究. 2009(05)
[9]经济快速增长区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对生态安全的影响[J]. 张健,高中贵,濮励杰,彭补拙. 生态学报. 2008(06)
[10]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分析[J]. 徐霞,王静爱,朱玉洁,高琼.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硕士论文
[1]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蒙古接壤地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D]. 包塔娜.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土地整理规划方法研究[D]. 胡海.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8858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34(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现状
表7 研究区2014年-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面积矩阵(单位:hm2)Table 7 Transfer matrix of land use types from 2014 to 2018 2018年 土地类型 耕地 园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2014年 耕地 4561.47 0.01 0 5565.8 0 5.77 园林地 2719.83 0 0.03 4506.9 0 3.18 草地 7920.64 0 0.01 8549.9 19.63 1.76 水域 690.01 199.52 2729.22 474.82 0.04 0.1 建设用地 84.07 0.01 0 84.88 0 0.01 未利用地 4243.77 0 0.14 2674.11 0.86 0.653.3 土地利用空间分区布局优化
根据阻力因子、阻力系数等级以及阻力因子指标权重,图3为研究区阻力面等级效果图。由图可知,研究区地势平坦(坡度较小)、植被覆盖度低、交通发达、人口密度及GDP显示鲜明的地区,这个范围内阻力值小可以完成生态复合功能使得土地利用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的最优发展;对居民生产、生活有很大限制的地区,这里的阻力值大。利用ArcGIS构建实现MCR模型[16],按阻力值将研究区划分为高阻力、较高阻力、中阻力和低阻力区4个等级区域,从高到低面积分别为65861.13km2、129353.20km2、143842.12km2、385.54km2。图4 研究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J]. 包塔娜,布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2]基于多模型测度的内蒙古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 王宏亮,郝晋珉,高阳,段文凯,李牧,陈爱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3]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潘竟虎,刘晓.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4]北方典型草原区近30年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以锡林浩特市为例[J]. 杨霞,卫智军,运向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4)
[5]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探析[J]. 朱晓青,寇静. 新视野. 2015(01)
[6]试述内蒙古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基于区域价值视角的分析[J]. 韦文英. 广西社会科学. 2014(07)
[7]基于水环境约束分区的产业布局引导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英文)[J]. 孙伟,陈雯,陈诚,高爽,郭垚.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1(05)
[8]沈阳市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J]. 吴晓青,胡远满,贺红士,布仁仓,郗凤明. 地理研究. 2009(05)
[9]经济快速增长区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对生态安全的影响[J]. 张健,高中贵,濮励杰,彭补拙. 生态学报. 2008(06)
[10]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分析[J]. 徐霞,王静爱,朱玉洁,高琼.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硕士论文
[1]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蒙古接壤地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D]. 包塔娜.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土地整理规划方法研究[D]. 胡海.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8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60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