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城市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对“中国城市化模式”的辨识

发布时间:2022-08-02 17:10
  城市化作为中国转型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引发了大量与之相关的研究。其中,“中国城市化模式”一词虽然广泛见诸于国内外有关中国研究的文献,但中国的城市化是否具有独一无二的鲜明特色和特点,是否从本质上有别于世界上现有的城市化模式,学术界并未达成有说服力的共识。其根本原因在于,已有研究中既缺乏作为研讨之本的“城市化模式”的理论定义,也缺乏将中国城市化特征置于国际主流城市化模式视野中进行比较。本研究对“中国城市化模式”的解读,既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实践经验,也把中国的现实置于国际比较中,以此审视中国城市化特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对“中国城市化模式”是否存在这一命题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解答。本研究首先从“模式”这一基本概念入手,构建出“城市化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判断“模式”是否存在的判定框架。提出“城市化模式”作为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类别,是由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城市化特征所构成的较为稳定的特定类型,反映出在特定政治经济生态下城市化的实际轨迹、推动机理和本质特征的独特性。而判断“城市化模式”是否存在的重要标准则是上述城市化特征的独特性、稳定性和影响力,其中,独特性凸显出模式的本质,稳定性反应了模式的成熟程...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 “城市化模式”的理论认识
    第二章 关于“中国城市化模式”的争辩
        2.1 对“中国城市化模式”是否存在的不同认识
            2.1.1 “肯定派”及其主要观点
            2.1.2 “否认派”及其主要观点
            2.1.3 “谨慎派”及其主要观点
        2.2 判断“中国城市化模式”是否存在的主要依据
        2.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城市化模式”的理论解读
        3.1 “模式”概念的定义及其是否存在的判定标准
            3.1.1 “模式”的定义
            3.1.2 判定“模式”是否存在的标准
        3.2 “城市化模式”理论认识体系
            3.2.1 “城市化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
            3.2.2 “城市化模式”的判定框架
        3.3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中国城市化特征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城市化的历史起点
        4.1 国际环境及其影响
            4.1.1 全球化
            4.1.2 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4.2 国内环境及其影响
            4.2.1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4.2.2 国内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化的实际轨迹
        5.1 城市化水平
            5.1.1 国际通用标准下的城市化率
            5.1.2 “中国特色”标准下的城市化率
        5.2 城市化速度
            5.2.1 以城镇常住人口衡量的城市化速度快
            5.2.2 以城镇户籍人口衡量的城市化速度慢
        5.3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5.3.1 现有研究的不同观点
            5.3.2 不同衡量标准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的关系
        5.4 城市规模分布与城市化区域差异
            5.4.1 城市规模分布
            5.4.2 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城市化的推动机理
        6.1 有关城市化推动机理的经验性观察
        6.2 城市化推动机理的理论认知
            6.2.1 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关制度安排
            6.2.2 政府、市场在不同制度安排中的相对作用大小
        6.3 对城市化推动力的定量分析
            6.3.1 对不同制度安排城市化效应的估算
            6.3.2 不同制度安排的城市化效应强度比较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市化的本质特征
        7.1 城市化的目标
            7.1.1 政府对城市化的定位
            7.1.2 城市化的实际功能
            7.1.3 作为政府经济发展手段的城市化
        7.2 城市化资源配置
            7.2.1 政府作用下城乡之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7.2.2 城乡资源流动不畅
            7.2.3 城乡割裂的城市化
        7.3 城市化成果分享
            7.3.1 极速扩张的城市空间
            7.3.2 相对滞后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7.3.3 以城市户籍为准绳的“市民权”分配
            7.3.4 以“物”为主的虚高的城市化
        7.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城市化特征的国际比较
    第八章 不同类型经济体的城市化模式
        8.1 市场经济城市化模式
            8.1.1 历史起点
            8.1.2 城市化的实际轨迹
            8.1.3 城市化的推动机理
            8.1.4 城市化的本质特征
        8.2 计划经济城市化模式
            8.2.1 历史起点
            8.2.2 城市化的实际轨迹
            8.2.3 城市化的推动机理
            8.2.4 城市化的本质特征
        8.3 转型经济城市化模式
            8.3.1 历史起点
            8.3.2 城市化的实际轨迹
            8.3.3 城市化的推动机理
            8.3.4 城市化的本质特征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国际视野下中国城市化特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9.1 中国城市化特征的国际比较
            9.1.1 城市化实际轨迹的国际比较
            9.1.2 推动机理的国际比较
            9.1.3 本质特征的国际比较
        9.2 中国城市化特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9.2.1 中国城市化的一般性
            9.2.2 中国城市化的特殊性
        9.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结论
        10.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0.1.1 主要研究发现
            10.1.2 对“中国城市化模式”是否存在的辨识
        10.2 本研究的政策启示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1. 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城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界定的演变
附录2. 基于六普统计口径对1982-201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修正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俄罗斯城市化与城市发展[J]. 高际香.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4(01)
[2]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困境——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六大主要问题与健康发展建议[J]. 王桂新.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02)
[3]城市自由落户的地方公共财政压力分析[J]. 张力,吴开亚.  中国人口科学. 2013(06)
[4]城市化基本理论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J]. 王桂新.  人口研究. 2013(06)
[5]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J]. 杨敏,郑杭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6]地方政府推动下的户籍制度改革[J]. 丁宁.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3(05)
[7]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J]. 陈明星.  城市发展研究. 2013(08)
[8]包容性城市化: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新策略[J]. 陶希东.  城市规划. 2013(07)
[9]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熵权TOPSIS指数评价——基于2012连氏“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的实证分析[J]. 纪江明,胡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对钱纳里模型的参数重估[J]. 陈明星,唐志鹏,白永平.  地理学报. 2013(06)

博士论文
[1]城市化模式研究[D]. 周英.西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68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668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