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可达性及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7 17:21
促进全球可达性,消除可达性方面的差距,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并成为联合国相关发展政策设计和执行的一个重要度量指标,这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努力提升可达性的度量精度。作为一种新式的交通出行工具,高速铁路建设将直接引起城市交通区位的变化和空间可达性的改善,并通过减少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增强沿线中心城市生产要素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加快各类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推动沿线城市资源整合,从而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已基本建成,是全球范围内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最完善和路网规模最庞大国家。2016年新一轮规划提出将我国高速铁路网络从“四纵四横”升级为“八纵八横”,作为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和规划对我国城市和区域空间组织产生持续深刻的影响。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有了许多针对高速铁路地域空间效应的相关研究,但在时间尺度上既有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而较少对规划中的高速铁路进行研究;在空间尺度上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个地区或单条高速铁路线路,缺乏在国家层面特别是城市群层面上的综合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本研...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2.1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交通可达性影响研究
1.2.2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研究区与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现状
2.1.2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划
2.1.3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过程
2.2 研究数据来源与数据预处理
2.2.1 行政区划数据
2.2.2 城市群数据
2.2.3 道路交通数据
2.2.4 经济社会统计数据
2.3 评价场景及控制变量设定
2.3.1 评价场景设定
2.3.2 控制变量设定
第三章 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
3.1 高速铁路网络发展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3.1.1 高速铁路网络建设规模分析
3.1.2 高速铁路网络发育程度分析
3.1.3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速铁路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3.1.4 区域差异测度分析方法
3.2 高速铁路网络空间格局和建设规模特征
3.2.1 高速铁路网络空间格局特征
3.2.2 高速铁路网络建设规模特征
3.3 高速铁路网络发育程度和结构特征分析
3.3.1 高速铁路网络发育程度分析
3.3.2 高速铁路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可达性影响的定量评价
4.1 可达性评价指标选取与计算方法
4.1.1 可达性评价指标选取
4.1.2 高速铁路“门到门”出行时间计算设计
4.1.3 栅格地表分层构建
4.1.4 分层栅格成本方法实现及验证
4.2 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影响结果分析
4.2.1 加权平均出行时间可达性分析
4.2.2 日常可达性分析
4.2.3 潜力可达性分析
4.3 高速铁路对城市可达性影响的综合评价与相关建议
4.3.1 可达性综合评价
4.3.2 相关政策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5.1 城市相互作用影响分析方法
5.1.1 基于“门到门”出行时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模型
5.1.2 基于“门到门”出行时间场强模型的城市腹地划分
5.2 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与格局演变分析
5.2.1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5.2.2 首位经济联系城市分析
5.2.3 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分析
5.3 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与变化趋势分析
5.3.1 城市腹地规模及影响力趋势分析
5.3.2 城市腹地与行政区面积均衡性分析
5.4 高速铁路对城市相互作用影响的综合评价与相关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高速铁路的定义
附录二 截至2015年末我国开通运营的高速铁路线路
附录三 高速铁路网络规模按地区和省级行政区域分析
附录四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速铁路城市节点中心性分析
附录五 分层栅格成本法计算结果验证
本文编号:3681288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2.1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交通可达性影响研究
1.2.2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研究区与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现状
2.1.2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划
2.1.3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过程
2.2 研究数据来源与数据预处理
2.2.1 行政区划数据
2.2.2 城市群数据
2.2.3 道路交通数据
2.2.4 经济社会统计数据
2.3 评价场景及控制变量设定
2.3.1 评价场景设定
2.3.2 控制变量设定
第三章 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
3.1 高速铁路网络发展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3.1.1 高速铁路网络建设规模分析
3.1.2 高速铁路网络发育程度分析
3.1.3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速铁路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3.1.4 区域差异测度分析方法
3.2 高速铁路网络空间格局和建设规模特征
3.2.1 高速铁路网络空间格局特征
3.2.2 高速铁路网络建设规模特征
3.3 高速铁路网络发育程度和结构特征分析
3.3.1 高速铁路网络发育程度分析
3.3.2 高速铁路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可达性影响的定量评价
4.1 可达性评价指标选取与计算方法
4.1.1 可达性评价指标选取
4.1.2 高速铁路“门到门”出行时间计算设计
4.1.3 栅格地表分层构建
4.1.4 分层栅格成本方法实现及验证
4.2 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影响结果分析
4.2.1 加权平均出行时间可达性分析
4.2.2 日常可达性分析
4.2.3 潜力可达性分析
4.3 高速铁路对城市可达性影响的综合评价与相关建议
4.3.1 可达性综合评价
4.3.2 相关政策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5.1 城市相互作用影响分析方法
5.1.1 基于“门到门”出行时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模型
5.1.2 基于“门到门”出行时间场强模型的城市腹地划分
5.2 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与格局演变分析
5.2.1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5.2.2 首位经济联系城市分析
5.2.3 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分析
5.3 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与变化趋势分析
5.3.1 城市腹地规模及影响力趋势分析
5.3.2 城市腹地与行政区面积均衡性分析
5.4 高速铁路对城市相互作用影响的综合评价与相关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高速铁路的定义
附录二 截至2015年末我国开通运营的高速铁路线路
附录三 高速铁路网络规模按地区和省级行政区域分析
附录四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速铁路城市节点中心性分析
附录五 分层栅格成本法计算结果验证
本文编号:3681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68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