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动力作用机理及仿真
发布时间:2023-08-05 16:55
21世纪发展中国家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息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以数字技术、互联网络为代表,以“渗透性”、“智能性”、“综合性”、“扩散性”、“开放性”为特征的信息化在世界范围内突破了城市资源配置的空间桎梏,通过改变传统社会生产组织结构,在全球形成了新的产业分布空间和劳动分工方式,导致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转换。本文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理论模型,研究信息化对中国城市化动力作用机理的影响并进行仿真。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具体有:(1)基于信息网络与城市网络演进的阶段性特征,解析城市网络与信息网络发展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本文立足城市网络范式,以流空间理论为支撑,以辐射模型为基础建立信息网络模型,基于人口迁徙网络关系矩阵构建城市网络模型,提出信息网络与我国城市网络已经历了“具有明显异质性的各自发展阶段”及“一致性初现的互动调整阶段”,正处于“具备明显一致性的协同增强阶段”,解析城市网络与信息网络发展的同质性及异质性,分析信息化对城市网络体系的影响。证明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城镇空间体系的优化和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信息网络与城市关联网络的协同关联效应已得到体现。(2)信息化背景下城市...
【文章页数】:1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演变
1.1.2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的新特征
1.1.3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2.1 城市化的内涵
2.2 信息化的内涵
2.3 城市化动力机理的研究进展
2.3.1 城市化进程的动力
2.3.2 城市化动力的作用方式
2.4 城市化动力的影响因素
2.4.1 技术因素
2.4.2 经济因素
2.4.3 政策因素
2.4.4 社会文化因素
2.5 信息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5.1 信息技术层面
2.5.2 信息产业层面
2.5.3 信息传播层面
2.6 研究评述
3 信息化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与桎梏
3.1 信息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3.1.1 城市网络与信息网络模型的构建
3.1.2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3.1.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2 信息化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3.2.1 通过对技术进步的推动
3.2.2 通过对产业演进的推动
3.2.3 通过对制度变迁的推动
3.3 信息失衡对城市化进程的桎梏
3.3.1 城乡数字鸿沟对人口迁徙的阻碍
3.3.2 信息不对称对交易效率的抑制
4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系统结构分析
4.1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组织演化机制
4.2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系统的耗散特征
4.2.1 开放性
4.2.2 非平衡性
4.2.3 非线性
4.2.4 涨落性
4.3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系统框架
4.3.1 子系统分析
4.3.2 系统要素分析
4.3.3 信息化情境下城市化动力系统要素的衍生
4.4 动力系统基本要素的关联结构分析
4.4.1 ISM模型的构建
4.4.2 因素级间关系分析
4.4.3 主从动力的提出
4.5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
4.5.1 熵变模型的构建
4.5.2 熵变模型分析
5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系统主从动力的作用路径
5.1 模型的构建
5.1.1 模型的选择
5.1.2 模型设定
5.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5.2.1 数据插值处理
5.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5.3 模型的检验与修订
5.3.1 模型的检验
5.3.2 模型修订
5.4 系统动力模型的作用路径分析
5.4.1 路径系数
5.4.2 关联度分析
5.4.3 作用效应分析
6 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动力仿真
6.1 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的确定
6.1.1 建模目的与原则
6.1.2 建模假设
6.1.3 模型系统边界的确定
6.2 动力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6.2.1 因果关系图
6.2.2 模型变量的确定
6.2.3 变量因果分析及检验
6.3 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6.3.1 直观检验
6.3.2 历史检验
6.4 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仿真预测
6.5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政策模拟
6.5.1 情景一:信息资源偏好
6.5.2 情景二:信息产业偏好
6.5.3 情景三:信息技术偏好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政策启示
7.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本文编号:3838997
【文章页数】:1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演变
1.1.2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的新特征
1.1.3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2.1 城市化的内涵
2.2 信息化的内涵
2.3 城市化动力机理的研究进展
2.3.1 城市化进程的动力
2.3.2 城市化动力的作用方式
2.4 城市化动力的影响因素
2.4.1 技术因素
2.4.2 经济因素
2.4.3 政策因素
2.4.4 社会文化因素
2.5 信息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5.1 信息技术层面
2.5.2 信息产业层面
2.5.3 信息传播层面
2.6 研究评述
3 信息化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与桎梏
3.1 信息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3.1.1 城市网络与信息网络模型的构建
3.1.2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3.1.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2 信息化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3.2.1 通过对技术进步的推动
3.2.2 通过对产业演进的推动
3.2.3 通过对制度变迁的推动
3.3 信息失衡对城市化进程的桎梏
3.3.1 城乡数字鸿沟对人口迁徙的阻碍
3.3.2 信息不对称对交易效率的抑制
4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系统结构分析
4.1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组织演化机制
4.2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系统的耗散特征
4.2.1 开放性
4.2.2 非平衡性
4.2.3 非线性
4.2.4 涨落性
4.3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系统框架
4.3.1 子系统分析
4.3.2 系统要素分析
4.3.3 信息化情境下城市化动力系统要素的衍生
4.4 动力系统基本要素的关联结构分析
4.4.1 ISM模型的构建
4.4.2 因素级间关系分析
4.4.3 主从动力的提出
4.5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
4.5.1 熵变模型的构建
4.5.2 熵变模型分析
5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系统主从动力的作用路径
5.1 模型的构建
5.1.1 模型的选择
5.1.2 模型设定
5.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5.2.1 数据插值处理
5.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5.3 模型的检验与修订
5.3.1 模型的检验
5.3.2 模型修订
5.4 系统动力模型的作用路径分析
5.4.1 路径系数
5.4.2 关联度分析
5.4.3 作用效应分析
6 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动力仿真
6.1 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的确定
6.1.1 建模目的与原则
6.1.2 建模假设
6.1.3 模型系统边界的确定
6.2 动力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6.2.1 因果关系图
6.2.2 模型变量的确定
6.2.3 变量因果分析及检验
6.3 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6.3.1 直观检验
6.3.2 历史检验
6.4 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仿真预测
6.5 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政策模拟
6.5.1 情景一:信息资源偏好
6.5.2 情景二:信息产业偏好
6.5.3 情景三:信息技术偏好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政策启示
7.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本文编号:3838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83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