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上海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形理论的上海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Eugene F.Fama 1970年提出有效市场理论以来,“有效市场假说”的形成为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William Sharpe等人共同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Stephen 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APT)、Black和Scholes的B-S期权定价模型等理论都以“有效市场假说”为理论前提,推动着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发展。然而随着层出不穷的金融异象的出现和研究的深入,有效市场假说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Peters于1994年开创了分形理论在金融市场上的先河,将分形理论运用到资本市场中就产生了与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分形市场假说。该理论认为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形系统,资产价格收益率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而是具有长期记忆效应、非周期循环和状态持续性等特征,这种非线性理论在资本市场上的应用更真实地反应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本文首先引出有效市场理论和分形市场理论,并对比了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市场所作的有效市场理论和分形市场理论实证分析。第二章首先梳理了市场有效性理论进行;其次,过渡到分析货币政策传导与市场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再次,简要概述有效市场假说并分析存在的缺陷和理论盲点。最后,由此引出分形市场假说,简述了分形市场理论的发展状况,详述了分形市场理论的相关概念,并阐述了分形理论在市场有效性检验中的适用性。第三章以上海证券市场中成交量和成交额占比最大的三个市场——上海国债市场、上海基金市场、上海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缩影,分别以上海证券市场中的上证国债指数、上证基金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和成交量增长率的日度、周度、月度的时间序列为样本分别构造价、量的多分形模型。假定Hurst指数为0.5的布朗运动是市场完全有效的参照指标,一方面通过R/S分析直接得到Hurst指数用以横向地比较了上海国债市场、上海基金市场、上海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ARFIMA(p,d,q)模型的分形维数d与Hurst指数之间的关系间接地得到Hurst指数用以在不同的利率调控周期的区间上纵向比较上海国债市场、上海基金市场、上海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同时从上海国债市场、上海基金市场、上海股票市场的市场表现印证了上海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特征,得出了上海证券市场是一个无效的分形市场的结论。第四章分析了上海证券市场无效的原因及政策建议。第五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在大多数学者采用收益率时间序列变量作为分形样本的基础上,添加成交量增长率时间序列变量形成价格和数量相统一的多分形模型;(2)运用分形理论检验证券市场有效性。具体而言,根据随机漫步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假定Hurst指数为0.5的布朗运动是证券市场市场完全有效的参考指标,同时对海证券市场中的上证国债指数、上证基金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和成交量增长率的日度、周度、月度的时间序列作分形实证;(3)以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变动周期划分时间窗,检验上海证券市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检验货币政策对上海证券市场有效性影响。
【关键词】:上海证券市场 分形 R/S分析 ARFIMA模型 Hurst指数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F832.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1章 引言10-22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9
-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19-20
- 1.4 主要创新点20
- 1.5 文章架构20-22
- 第2章 市场有效性和分形相关理论22-33
- 2.1 市场有效性与随机漫步理论22-23
- 2.2 货币政策传导与市场有效性23-27
- 2.2.1 货币政策传导理论24-26
- 2.2.2 货币政策传导与市场有效性之间的关系26-27
- 2.3 有效市场假说发展简介及缺陷27-29
- 2.4 分形市场理论29-31
- 2.5 分形理论在市场有效性检验中的适用性31-32
- 2.6 本章小结32-33
- 第3章 分形市场模型理论及其实证检验33-63
- 3.1 时间序列的检验34-43
- 3.1.1 平稳性检验34-36
- 3.1.2 正态性检验36-38
- 3.1.3 自相关性检验38-40
- 3.1.4 非线性检验40-43
- 3.2 分形布朗运动43-46
- 3.2.1 布朗运动与分形布朗运动43-44
- 3.2.2 分形布朗运动的性质44-46
- 3.3 上海证券市场的分形估计方法及实证分析46-60
- 3.3.1 R/S分析法47-53
- 3.3.2 ARFIMA模型53-60
- 3.4 上海证券市场无效性的表现60-62
- 3.5 本章小结62-63
- 第4章 上海证券市场无效的原因及政策建议63-67
- 4.1 上海证券市场无效的原因63-64
- 4.2 上海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建设的政策建议64-6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4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钟棣;上海证券市场的近期发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4年05期
2 乐嘉春;’97上海证券市场展望:在规范中寻求快速发展[J];上海金融;1996年12期
3 李春平;上海证券市场的困境与出路[J];上海综合经济;1997年01期
4 张人骥,王怀芳,王耀东,朱海平;上海证券市场系统风险趋势与波动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5 顾孟迪,孙枫,蒋馥;资产组合保险在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0年04期
6 汤大杰;邓勇;;股市反馈交易行为特征分析——来自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J];改革与战略;2006年11期
7 张先锋;;基于上海证券市场的半强型有效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范瑞;;抗战时期上海证券市场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08年09期
9 王玉春,应俊惠;上海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城市金融;1987年04期
10 来祖荫;;建立上海证券市场的探索[J];探索与争鸣;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连福;刘丽颖;;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并购价值的影响研究——来自上海证券市场钢铁板块的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陈守东;马辉;才元;;上海证券市场分阶段收益率与波动性的特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翔;上海证券市场成为亚洲第三[N];文汇报;2002年
2 陈韶旭;上海证券市场:蓝筹融资首选[N];文汇报;2007年
3 记者 王剑萍 通讯员 陈戟;上海证券市场发展迅速[N];上海金融报;2001年
4 记者 蒋娅娅;上海证券市场做大变“蓝”[N];解放日报;2007年
5 记者 周军;沪市数据管理实现智能化[N];中国证券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周松林;上海证券市场的新机遇[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贾伟;上海证券市场跻身亚太主要市场之列[N];经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周军;新兴市场的“东方明珠”[N];中国证券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王璐;融资打开新天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第一证券 楼栋;狗年行情并非一马平川[N];上海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金克;基于多重分形与混沌理论的金融市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双琦;基于分形理论的上海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2 刘奉丽;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江东;上海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辉;上海证券市场反转策略的实证检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龚进军;上海证券市场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马连刚;基于复合复杂网络上海证券市场股票复杂网络及其网络性质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7 徐君;上海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析——重标极差分析法[D];武汉大学;2004年
8 窦颖;中国证券市场噪声交易及其影响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周玮;上海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财务信息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形理论的上海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8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448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