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选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镇化即从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后期,城镇化概念被引入中国学术界并被广泛接受。指乡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并由此引发相关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城乡空间结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迁。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新型城镇化”不仅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和研究,而且也逐步为人们所熟知。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贯彻到城镇化全过程,走绿色、智能、集约、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不仅如此,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推进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5月,吉林省召开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确立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提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施“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空间策略,更加注重中部地区的集聚和带动作用,“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7月,吉林省颁布了《吉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了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构想和目标任务。在当前东北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临近省份辽宁和黑龙江分别通过打造自己的城市群试图抢占东北城镇化发展高地的严峻形势下,如何选择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对实现吉林省城镇化战略构想和规划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心区位论、市场区位论、刘易斯和费景汉、拉尼斯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田园城市理论、有机疏散论、城乡一体化理论,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自由放任、蔓延式城镇化模式,以西欧为代表的市场基础、政府调控、均衡式城镇化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式城镇化模式,以拉美为代表的过度超前、支撑薄弱、超大城市集中式城镇化模式,以及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模式、浙江“城镇梯度发展”模式、成都“三三见六、以一化二”模式等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经验,抓住农民进城意愿减弱,城镇化步伐减缓;小城镇发展落后,职能雷同缺乏特色;市政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城镇化建设理念落后;城乡经济协调能力弱等问题,研究提出吉林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坚持生态、集约、差异的道路,坚持分区域、分层次、分时序的推进路径,按照“做强长吉大都市、做大中部城市群、做优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中部城市群,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同时在具体措施上,提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升农民进城愿望;突出抓好农业现代化、培育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服务业等产业;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智能交通,发展智慧城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深化综合配套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生活城市化、农民职业化,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国内外发展模式 人的城镇化 路径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13-26
- 一、城市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涵义13-16
- (一)城市化、城镇化的涵义13
- (二)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及涵义13-15
- (三)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区别15-16
- 二、基本理论16-22
- (一)区位理论16-17
- (二)城乡结构转换理论17-18
- (三)非均衡发展理论18-19
- (四)协调发展理论19-20
- (五)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20-22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2-26
- (一)国外文献综述22-23
- (二)国内文献综述23-26
- 第二章 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26-34
- 一、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历程26-28
- (一)快速发展阶段26-27
- (二)停滞发展阶段27
- (三)稳步发展阶段27
- (四)转型提质阶段27-28
- 二、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28-30
- (一)城镇化率28-29
- (二)城镇分布和梯度构成状况29-30
- (三)城镇化发展水平30
- 三、吉林省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30-34
- (一)推进城镇化的观念和方式落后31
- (二)“人”的城镇化滞后31-32
- (三)城镇经济实力差、设施不完善32-33
- (四)城乡发展不协调33-34
- 第三章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启示34-43
- 一、国外典型发展模式34-39
- (一)美国城镇化模式34-35
- (二)西欧城镇化模式35
- (三)日本、韩国城镇化模式35-37
- (四)拉美城镇化模式37-38
- (五)国外典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对吉林的启示38-39
- 二、国内典型发展模式39-43
- (一)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模式39-40
- (二)浙江“城镇梯度发展”模式40
- (三)成都“三三见六、以一化二”模式40-41
- (四)国内典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对吉林的启示41-43
- 第四章 推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43-62
- 一、走吉林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43-45
- (一)重点转向“人的城镇化”43-44
- (二)坚持生态、集约、差异的特色新型城镇化44
- (三)坚持分区域、分层次、分时序的城镇化推进路径44-45
- 二、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45-46
- (一)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45-46
- (二)完善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的产业支撑体系46
- 三、统筹多层次发展格局46-51
- (一)着力打造中部城市群47-48
- (二)着力发展特色小城镇48-51
- 四、推动产城互动发展51-56
- (一)优化工业结构53-54
- (二)发展第三产业54-55
- (三)突出发展民营经济55-56
- 五、全面推进智慧型城市建设56
- 六、促进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56-62
- (一)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57-58
-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58-59
- (三)促进城乡“人”的全面发展59-62
- 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5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选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50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