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能源的消费不可或缺,它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又是这个国家或地区快速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支撑。自21世纪以来,凭借着自身优越的条件和国家“中部崛起”等政策的扶持下,河南省经济得到了全面而长足的发展,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转变,与此同时,能源供需矛盾却日益突出,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够完善,都成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本文利用经济理论、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运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河南省能源消费、产业机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实证分析结果来对河南省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分配方面的合理性给出一个评判,继而提出相关优化政策建议。本文的结构总共分为5个部分,从不同方面节节递进来阐述分析河南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借鉴,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对于文章涉及的经济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分解,为后文做铺垫。第三部分是针对河南省在这三个方面的现实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总结。经过分析发现: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加快,同时能源消费量也出现了同步增长的现象;能源损耗结构单一,煤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消费方式还比较粗放;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变,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耗比重也是最大的。第四部分则是从计量的角度出发,搜集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建立计量的统计模型,再分别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脉冲响应、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河南省能源损耗、产业结构异动和经济发展方面构成的体系在运作过程中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方面的消费可以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拉动效果,从长期均衡式子中可以得出,能源消费每增长1%,都会拉动经济增长2.379547%;对于河南省的三项指标来说,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是双向互动的,与能源损耗之间只存在产业结构对能源损耗的单向因果关系;体系内部结构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影响很大。第五部分,通过前面几个部分的分析得出结论,并针对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河南省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F2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10-15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创新点及不足15-17
- 第2章 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17-24
- 2.1 能源消费的相关理论17-19
- 2.2 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19-22
- 2.3 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22-24
- 第3章 河南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分析24-32
- 3.1 河南省能源消费现状分析24-27
- 3.2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7-30
- 3.3 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30-32
- 第4章 河南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32-45
- 4.1 数据来源及统计指标设定32
- 4.2 基于VAR模型的三者关系的实证分析32-43
- 4.3 模型的实证结果总结与分析43-45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45-48
- 5.1 研究结论45
- 5.2 政策建议45-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兆文,许绍忠;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12期
2 邹跃权;调动农民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性的途径[J];创造;2000年11期
3 徐匡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呼格吉勒图;从产业结构的现状找准调整的突破口[J];内蒙古宣传;2000年01期
5 ;调整产业结构要在“准”字上下功夫[J];中国禽业导刊;2000年09期
6 程晔;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7 洪春;加快湖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J];统计与决策;2001年08期
8 杜传忠,李建标;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安徽产业结构纵横向比较[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04期
10 李力;2001年,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突出抓好三个环节[J];中国中小企业;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光;李久洲;;对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考[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桂丽;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主体 从源头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袁绫 实习生 白凌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淼;献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江淮时报;2014年
4 孙曙英;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合理[N];发展导报;2002年
5 臧斗尔;调整产业结构要多听群众意见[N];保定日报;2006年
6 广西大学商学院 张林;优化我区产业结构[N];广西日报;2007年
7 苗蓓;省政协调研产业结构优化[N];南通日报;2007年
8 孙红源 林静 作者单位:通化市房屋管理处;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N];通化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更新发展理念 调整产业结构[N];渭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鄢来雄;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赵秀娟;低碳转型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李西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姚德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韶华;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倩;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高爽;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璐;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胡泽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段春莲;“泛珠三角”区域内云南省产业结构差异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陆道芬;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杨露鑫;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9 姜江;东、中、西15省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贾明乐;日本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18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51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