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演进及其评论
本文关键词:自然资源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演进及其评论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资源核算 生态足迹 生物物理性工具 评论
【摘要】: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从生态角度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的方法,其发展经历了从一维模型向二维模型,并从二维模型向三维模型的演进过程,论文从科学问题、模型内涵、应用指向和解释能力等4个方面对生态足迹模型演进作了梳理和评论。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足迹模型是自然资源核算的一个生物物理性工具,弥补了主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不足。2)一维模型开创性地引入生态生产性土地概念开展自然资源消费核算,以此来测算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占用情况;二维模型在自然资源消费核算维度的基础上,引入自然资源生态承载能力维度,开拓了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新视野;三维模型进一步从流量和存量两个维度理解自然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以圆柱体体积表达生态足迹,生动刻画人类活动对所处区域的生态压力。3)一维模型是二维、三维模型的基础,但它们解决的科学问题各有不同,从而所适用的研究尺度、应用指向也有所差异。4)生态足迹模型属于静态分析模型,无法解释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动态变化情况;二维和三维模型属于封闭模型,其计算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区域生态的真实状况。最后,探讨了生态足迹模型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自然资源核算 生态足迹 生物物理性工具 评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226)~~
【分类号】:F205
【正文快照】: 自然资源服务于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是影响该地区人类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1-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资源及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自然资源核算受到人们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依依,王仰麟,卜心国,王建华;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2 陈成忠;林振山;;生态足迹模型的争论与发展[J];生态学报;2008年12期
3 杨振,牛叔文;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4 斯蔼;汤洁;王娟;李海毅;;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可持续性度量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5 章锦河;张捷;;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6 白钰;曾辉;魏建兵;张文娟;赵宏伟;;基于环境污染账户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优化——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8期
7 王云平;别雪艳;;生态足迹模型测度可持续发展的缺陷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8 白钰;曾辉;李贵才;高启辉;魏建兵;;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方法的国家生态足迹模型[J];生态学报;2009年09期
9 田杰;姚顺波;;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01期
10 王辉,姜斌;生态足迹模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的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伟平;班茂盛;;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国刚;杨德刚;;生态足迹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在耕地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龚建文;张正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以东江流域东源县为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陈天才;廖和平;;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渝北区耕地利用模式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黄飞飞;王宇峰;常茂生;;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内黄县生态城市构建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培刚;刘宏燕;朱鹏;;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分析——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7 丁兰;洪涛;;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柳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睿R,
本文编号:574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574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