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跨境电子商务 信用信息系统 构建 QSIM模型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跨境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在为我国跨境贸易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假冒伪劣、信息欺诈、跨境拒付等由信用风险引发的信用问题。本文认为其根源之一是信用信息的采集、分析、传递与监管的缺失。但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信息系统来优化跨境电商信用环境、强化守信意愿、规避失信风险。因此对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构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的基础上,阐述了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的内涵,提出了系统构建的基本框架,并对其进行了机理分析与流程分析。第一,通过信息不对称分析证明了在跨境电商信用信息系统的作用下信用信息得以强化,基于交易信息与跨境支付的不确定性将减弱。第二,在交易成本理论下,当监管与惩戒效力提高时,信用信息系统中的失信方因惩戒而付出的沉没成本将增加,而守信方因信用纠纷而产生的申诉成本将减低。第三,在跨境电商信用信息系统中引入信用评级,经博弈分析可知,当交易主体的失信行为被系统发现的概率越大、信用等级下调对失信方产生的损失效应越大时,交易主体将以更大的概率选择守信策略。第四,通过建立QSIM的推理模型,对跨境电商信用信息系统的构建流程进行定性模拟,对比分析有无信用信息系统下交易主体间信任关系与信用程度的状态变化,证明了在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的作用下,跨境电商的信用环境可以实现优化。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研究了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构建的路径,并从系统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分析与信用评级、系统的监管与奖惩三个层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信用信息系统 构建 QSIM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20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d7-11
- 1 引言11-18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5
- 1.1.1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概况11-12
- 1.1.2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现状12-14
- 1.1.3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构建的迫切性14-15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15-16
- 1.2.1 研究思路图解15-16
- 1.2.2 研究框架16
- 1.3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6-18
- 1.3.1 可能的创新点16-17
- 1.3.2 不足之处17-18
- 2 文献综述18-22
- 2.1 信用问题研究18-20
- 2.1.1 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相关研究18-19
- 2.1.2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相关研究19-20
- 2.2 基于QSIM模型的相关经济学问题研究20-21
- 2.3 小结21-22
- 3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构建的机理分析22-30
- 3.1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的内涵与框架22-24
- 3.1.1 系统的内涵22
- 3.1.2 系统的构建框架22-24
- 3.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24-25
- 3.3 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25-27
- 3.4 基于博弈论的分析27-29
- 3.5 小结29-30
- 4 跨境电商信用信息系统构建的流程分析——基于QSIM模型30-44
- 4.1 QSIM模型简介30-33
- 4.2 基于QSIM模型的流程模拟分析33-42
- 4.2.1 信用信息系统缺失下的跨境电商信用分析34-35
- 4.2.2 信用信息系统下的跨境电商信用分析35-41
- 4.2.3 模拟结果分析41-42
- 4.3 小结42-44
- 5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构建的路径分析44-57
- 5.1 系统信息的采集与处理44-47
- 5.1.1 信息的获取渠道44-46
- 5.1.2 信息的处理46-47
- 5.2 系统的分析与评级47-52
- 5.2.1 信用影响因素47-49
- 5.2.2 信用测度指标49-50
- 5.2.3 系统分析与信用评级50-52
- 5.3 系统的监管与奖惩52-55
- 5.3.1 信用预警机制52-53
- 5.3.2 信用奖惩措施53-54
- 5.3.3 信用申诉机制54
- 5.3.4 信用法规保障54-55
- 5.4 小结55-57
- 6 结论与建议57-59
- 参考文献59-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韶年 ,汪革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和特征分析[J];电子商务世界;2004年05期
2 李莉;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提上日程[J];中国电子商务;2004年12期
3 魏明侠;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系统研究[J];预测;2005年05期
4 夏露;电子商务信用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年06期
5 张继兰;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现状分析[J];现代情报;2005年09期
6 金镇;张继兰;;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5年12期
7 刘国红;;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1期
8 李欣;;构建电子商务信用环境,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02期
9 曾勇;魏明侠;董天胜;;我国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调查及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6年02期
10 金镇;;中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晓红;徐扬;邱小平;;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决策分析[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郭卫东;忻展红;徐秀;;电子商务信用问题博弈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魏明侠;张书海;程梦来;;电子商务信用风险认知形成的动力学机制[A];第一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程序手册 & 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智江;毛冰冰:电子商务信用体系评价应摒弃主观干扰[N];通信信息报;2007年
2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标准应用推广中心 锁为;构建透明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3 慎海雄 孙丽萍;网络经济再度崛起须跨信用门槛[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慎海雄;尽快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N];经济参考报;2003年
5 ;中国电子商务信用服务框架初步形成[N];中国信息报;2004年
6 记者 王晓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中心落地[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记者 陈炜;完善电子商务信用相关立法[N];国际商报;2010年
8 记者 刘叶琳;首个《电子商务信用认证规则》正式发布[N];国际商报;2010年
9 ;电子商务信用认证:吹尽狂沙始到金[N];国际商报;2010年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N];国际商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勇;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齐志;基于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书扬;电子商务信用法制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唐小华;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建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3 刘爽;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杨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中的博弈分析及信任度的计算[D];兰州大学;2010年
5 马波;中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模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沈志浩;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车颖;地市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马冬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程梦来;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夏雨;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演化规律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98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89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