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中国汽车产业价值链中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4-12-12 11:50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业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27万辆和1930万辆,汽车业生产总值达5.29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0.4%,汽车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由于我国汽车业起步较晚,在全球汽车业价值链中处于中下游位置,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在全球汽车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国许多汽车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压力。为此,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强化国际竞争优势日趋迫切。生产性服务贸易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粘合剂,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起到关键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凭借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优势,强化其汽车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围绕我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与价值链提升也有一定的成果积累,但就生产性服务贸易提升我国汽车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研究较少,因此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既具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本文秉持由现状到理论再实证的研究思路,在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和价值链嵌入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实际优化了生产性服务贸易提升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模型,并依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全文由7章组成。通过投入产出法和ESI法,分析得出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贸易发展迅速但相对水平较低以及中国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但仍处于价值链中下游的现状。通过生产性服务贸易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理论模型的优化分析,明确了汽车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与人力资本、生产性服务贸易正相关,与贸易壁垒负相关的观点。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汽车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与人力资本、生产性服务贸易额、生产性服务贸易质量相关性显著,与FDI、贸易壁垒相关性不显著。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累人力资本,通过谈判降低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加强创新研发四大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贸易; 汽车产业; 全球价值链; 人力资本; 
 

1绪论


生产性服务贸易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企业联接在一起,形成产品分工网络,促进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分配,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枯合剂,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对货物的进出口贸易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中国作为世界的新兴力量,由于起点低,现阶段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对制造业的发展促进效果有限。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正进入转型阶段,以往主要靠廉价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优势所产生的边际效益已经越来越低,人口红利逐年下降,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迅速幡起的世界经济中,要保证我国汽车产业的继续发展更应当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贸易与价值链升级的关系、作用机理等问题,这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整个行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结合以上,本文选取汽车产业为分析目标,探讨了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提升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关系。既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产业发展升级提供了方向,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参考。

.........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概念
结合本文所要研究问题,将生产性服务贸易从全球价值链角度进行理解。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权威定义,全球价值链是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中,为每个生产环节提供中间服务,随着价值链的全球化而跨越国界,分布全球,成为生产性服务贸易。以此定义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概念:为组成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中投入的服务性活动。考虑到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国汽车产业这一具体部门,还要对某一部门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概念做出界定。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生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生产性服务跨国外包,即直接的服务贸易;第二种为产品内国际分工中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即服务贸易伴随产品贸易的发生而发生。其中,对产品全球价值链分配产生影响的主要为第二种。此外考虑到中国汽车产业现阶段的实情,大部分生产性服务贸易以第二种形式发生。综上,最后本文将某一部门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概念定义为:组成某一部门全球价值链的外包生产中投入的服务性活动。

2.2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综述
在价值链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全球价值链概念。在价值链的理论基础上拓展出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由几个支配者协调分配,组成了全球价值链体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其定义为:全球价值链简称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环节。

3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14
3.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14
3.2中国汽车产此生产性服务出口额........18
3.3中国汽车产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水平...............19
3.4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构成..................21
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及其价值链嵌入现状分析..................24
4.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24
4.2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现状.......................28
5生产性服务贸易提升汽车产业价值链的理论研究..........35
5.1基本假设............35
5.2理论模型...............36
5.3基本结论........38

6生产性服务贸易提升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实证分析

6.1计量模型的构建
生产性服务要素主要由交通运输、信息服务、计算机软件支持、金融保险等诸多服务要素组成,这些行业的发展程度即反映了各服务要素的质量,但各要素之前高度共线。由此,根据的方法,用要素行业的产值占一国总产值的比重表示要素质量,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选取各要素中权重最高的要素作为代表要素。根据第四章的计算,最后得出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变量: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业总产值国内总产值。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6.2单位根检验
由表6.1可见,原始数据列均不平稳,对各列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再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6.2所示。可见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即差分后的数据平稳,运用差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回归能够避免伪回归的出现,同时一阶差分后的数据代表各变量的增长性,用于回归经济上有意义。具体来看,人力资本变量与高度显著且系数为正。表明人力资源确实对我国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证明了人力资本积累对价值链具有基础作用,任何先进的技术和服务都是建立在人资资源之上的,从长远来看,我国汽车产业与发迗国家在价值链嵌入排位上的竞争都要归结到人才的竞争。其次,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与显著正相关,这也符合预期,我国汽车产业出口产品中投入服务的的不断升高代表着产品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含量的提高,同时在产品设计、营销、材料方面更加掌握主动权;而非如行业厂里初期作为世界代工厂,完全被发达国家掌控主动并且压榨走整个生产流程中的高附加值环节。


.......

7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对中国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我国汽车产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从而有助于整个汽车产业的继续发展和产业升级。本章将总结全文,并在此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视角出发,力图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政策建议。积累人力资本,培养高新科技人才,建立多元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归结到最后是国家、行业人力资本的竞争。中国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人力资本开发,首先是确定一个合理的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其次是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提高非熟练劳动力的生产能力。此外,应当鼓励汽车产业企业以及生产性服务行业多与各大高校接触,共同商讨提出一套适合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

.........


参考文献:

[1] 王兴莲.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生产性服务嵌入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J]. 改革与战略. 2011(01)
[2] 祝树金,陈雯.  出口技术结构的度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经济评论. 2010(06)
[3] 周鹏,余珊萍,韩剑.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间相关性的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0(09)
[4] 顾乃华,夏杰长.  对外贸易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经济效应——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5)
[5] 扶涛,张兰芳,张云钢.  我国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10(07)
[6] 刘艳.  离岸服务外包承接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商务研究. 2010(01)
[7] 唐海燕,张会清.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 经济研究. 2009(09)
[8] 齐殿伟.  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7)
[9] 洪联英,刘解龙.  我国垂直专业化发展进程评估及其产业分布特征——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9(06)
[10] 冯泰文.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03)


本文编号:10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0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